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1)
2013-06-30 01:0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分析(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工业化进程奠定了黑龙江省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要进一
摘 要:工业化进程奠定了黑龙江省城市化的发展基础,要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与经济协调的发展,就必须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有利契机,逐步完善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点轴”开发系统,加强对已具雏形的哈大齐城市群及其进一步拓展形成的南部城市带和若干中小城市群內部的有机联系。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注重城市发展质量,塑造可持续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关键词:黑龙江省;城市化;经济发展;协调性
黑龙江省是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份。1995年,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为52.42%(名列全国第四),2003年为50.26%,比同期全国城市化水平40.53%高出近10个百分点,但是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82.16亿元(中国统计年鉴,2003),位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第13位,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发展不协调。
本文是在系统分析了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
就业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关系,并提出了促进黑龙江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进程
建国以来,黑龙江省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如图1所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初步发展时期(1949—1956年)
我国在三年恢复时期之后,便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2—1956年),其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调整产业布局,搞好原苏联援建的156项大的工程建设,使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稳定发展,城镇建设出现了初步繁荣,全国城市化水平缓慢提高。在1952—1957年之间,东北地区作为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地区,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56项安排在东北,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这些企业的建成,强化了东北地区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也凸现出来,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也随之增长,使黑龙江省快速地实现了工业化起飞。黑龙江省城市化处于初步发展时期。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2)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8年)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加之1957—1978年,由于受到
政治因素的严重干扰,我国的城镇发展在总体上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56年底开始,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中“大炼钢铁”口号的提出,促使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工业继续高速发展壮大起来,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也一路攀升,至1960年,黑龙江省城市化水平已达48.56%,比1952年的28.8%增长了近20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左”倾经济路线使当时我国城镇发展在总体上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城镇人口膨胀、生活供应紧张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一系列问题,从1961年起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压缩城镇人口,减少城镇数量。计划经济体制提出限制城市规模的扩大,全国城市化水平缓慢提高。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的开采带动了一批第二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期解了黑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的滑坡程度,1968年降至37.01%,之后日趋平稳,进入发展停滞期。
(3)平稳增长时期(1978—2002年)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各产业发展开始恢复正常,步入正轨。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实施了加强小城镇建设的方针,小城镇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今,小城镇中的乡镇企业开始向开发区、工业区集中,鼓励人口流动,城市化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黑龙江省作为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开始恢复,城市化水平平稳增长。“九五”以来,黑龙江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时期(2002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