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一个再评价(1)(2)

2013-09-10 01:12
导读:熊彼特所处的时代,在价值理论上有两场论战,一场论战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和边际主义之间,另一场论战则发生在边际主义内部。在后一场论战中,熊彼特

  熊彼特所处的时代,在价值理论上有两场论战,一场论战发生在马克思主义和边际主义之间,另一场论战则发生在边际主义内部。在后一场论战中,熊彼特更多地站在以瓦尔拉斯和帕累托为代表的洛桑学派一边。1918年,熊彼特出版了《理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主要内容》一书,他从马赫的实证主义出发,表达了对待价值论的方法论态度。在他看来,无论哪种价值理论都不存在认识论意义上的真伪问题,它们只是假说,是为理论上的目的服务的工具。他之所以选择边际主义价值论,是因为后者可以更好地实现他的理论目的。熊彼特曾站在边际主义的洛桑学派的立场上与奥地利学派的门格尔和维塞尔进行论战。后者力图为主观价值论奠立一个心理主义的基础,对边际效用与价值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因果性解释。持一般均衡论的熊彼特则认为,边际效用作为相关产品的数量的函数,并非以因果方式决定价格,而仅仅是在均衡中以特定方式与价格相联系。按照他的工具主义观点,边际主义的心理学假说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只是用以描述和理解一种实现了人的满足最大化的交易均衡。这清楚地表明,熊彼特是把主观价值论当作论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稳定性的工具。
  从1908年到1912年的短短几年间,熊彼特连续发表了他的经济学三部曲,即《理论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主要内容》(1908年),《论危机的本质》(1910年。这是一篇论文)和《经济发展理论》(1912年)。第一部著作提出了一个静态经济学理论,在那里,熊彼特力图全面地为新古典经济学奠立一个方法论基础;《论危机的本质》则勾勒了他的动态经济理论的要点,这个动态理论是以静态模型为基础的;最后,在《经济发展理论》里,熊彼特系统地提出了他的动态理论。这三部著作在理论上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事实上熊彼特后来再也没有提出过一个从整体上超越这三部曲的、新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第一部著作中着力描述的“静态”理论,是熊彼特后来分析“动态”现象的基础,这个分析框架概括在1910年的论文中,它由以下九个命题组成。(1)经济过程可以划分为两类不同的、在实践中清晰可辨的范畴:静态和动态。(2)后者构成了纯粹的经济演化,即那些发生于经济内部的变化。(3)经济演化本质上是对静态的经济均衡的扰动。(4)这种扰动在静态经济中引起反应,使经济移向一种新的均衡状态。(5)这个趋向静态的运动必然会使发展现象终结,带来出清以及价值和价格体系的重建。(6)这些命题解释了繁荣和萧条相更替的商业周期现象。(7)在趋向静态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这一过程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崩溃,即所谓经济危机。由于危机,使得这一趋向静态的过程像是“不正常的”。(8)静态经济还会受到偶然扰动的影响。这些偶然扰动如果足够重要的话,也会引起危机。(9)不过,这些扰动并非一律的现象,也不具有共同的特征。从这九个命题可以看出,熊彼特力图发展的“动态”理论是对瓦尔拉斯的“静态”理论的补充。1937年,熊彼特在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日文版撰写的序言中就此这样谈到,他在学术生涯的早期研究了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他发现这个理论存在下述缺陷:“如果经济体系竟然发生变化的话,这种变化是在这个体系外部的事件的影响下发生的”;易言之,“经济生活在本质上是被动的,仅仅使自己适应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熊彼特“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不正确的,而且在经济体系内部有一种能量,会自行打破这个体系可能达到的任何均衡”。[5]
  一位学者曾把熊彼特的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与瓦尔拉斯的比较静态模型相比较,后者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命题:(1)经济中既存在着一般均衡也有非均衡。(2)非均衡是由纯粹的非经济因素造成的,这些非经济因素带来了经济体系的各种参数的外生变化。(3)非均衡是对既定的资源配置的扰动。(4)这种扰动带来了一个趋向新的均衡的套利过程。(5)这个过程会克服非均衡并造成一个新的价格和资源配置的均衡体系。按照这位学者的看法,熊彼特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型与瓦尔拉斯的比较静态模型的区别就在于第二个命题。在熊彼特那里,非均衡被看做是由经济体系内部的变化带来的。[1](P42)不过,这样的比较也为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熊彼特的第二个命题,也就是把创新看做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有没有在理论上真正兑现?熊彼特的资本主义演化理论作为一般均衡论的补充,是否进一步暴露了后者的缺陷?
上一篇:新货币经济学的理论构想及可行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