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正确看待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1)论

2013-09-12 01:1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正确看待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1)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我们
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论。我们需要对指标的经济度量意义、世界背景下中国指标数值变化趋势、外贸依存度指标运用难题等方面做相对细致地考察,以纠正我国学术界关于外贸依存度指标的错误观念,并厘正外贸依存度指标运用的误区。   外贸依存度指标的经济度量意义有限  从定义看,外贸依存度指的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和GDP之间的比率。从统计学角度看,外贸依存度应归类为强度相对指标,它直接度量外贸进出口总额与以名义汇率计算的GDP总额之间的相对关系。严格地说,它的度量功能仪此而已。如果认为能衡量一个经济体的开放或外向程度;或认为它反映了经济体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或认为它表达了经济体与外界的交换深度,都有欠妥当。外贸依存度度量经济关系的意义有限的原因在于:该指标存在致命的缺乏可比性问题。不仅指标数值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缺乏可比性,同一经济体不同历史阶段之间也缺乏可比性。缺乏可比性的原因又在于影响外贸依存度的因素太多。假定存在可相比较的“经济体内外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则除了该总量影响到外贸依存度之外,影响到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的主要因素包括有以下一些。  (1)关税区范围划分。假定某一关税区(经济体)丙分甲、乙两部分,它们对区外贸易都为100,相互之间发生贸易金额量为100,二者当期GDP均为50。显然,对丙关税区而言,外贸依存度为(100 100)/(50 50)=200%。现拆分甲、乙成独立关税区,则关税区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每个关税区外贸依存度随即变为(100 100)/50=400%。任何经济活动总量都没有发生变化,仅足关税区边界划分便大幅度改变了外贸依存度数量。这就是小国外贸依存度通常高于大国的主要原因。  (2)贸易方式和进出口重复计算。从公式看,外贸依存度分子代表了进出口产品的总值。分子中进口、出口的重复计算会影响外贸依存度。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加工贸易出口所带来的进口会再次在出口中发生100%的重复计算。加工贸易比重越高,进口重复计算得越多,外贸依存度因此也抬得越高。除此之外,对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进口、产品市场高度依赖出口的经济体(如日本)来说,尽管贸易操作上可能不采取加工贸易方式,但计算外贸依存度时进口在出口中重复计算的比率仍然很高。  (3)贸易产品增加值率和贸易品结构。从概念属性上看,外贸依存度分子属于产品价值总额,分母由国内产品增加值加总而得。增加值只是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不同类别产品的增加值占产品价值总额的比率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出口金额,增加值率高的出口产品对应的GDP高,外贸依存度由此降低:反之则相反。举例来说,假定经济体出口总金额都为100,在出口产品增加值率分别为25%、75%时,用于出口的产品分别对应看25、75的GDP总额。另外假定该经济体还创造不用于出口的产品增加值100,则前一情况外贸依存度为100/(25 100)=80%,后一情况为100/(75 100)=57.1%。  (4)产业结构差异。运输和储藏是支持贸易发生的最基础的技术条件,由此,可运输性和可储藏性成为决定产品可贸易程度的主要因素。以三次产业划分来观察不同产业产品的可贸易性,则第二产业产品同时具有良好的可运输性和可储藏性,第一产业产品可运输性好而可储藏性差,第三产业产品普遍没有可运输性和可储藏性。由此,一般第二产业产品可贸易性最好,第三产业产品可贸易性最差。以美国为例,进X21世纪,美国服务业GDP能够达到GDP总额的75%以上,但是在2004年美国全部出口金额之中,服务出口只占到28%。  (5)本外币汇率水平。计算外贸依存度,需要按照当年名义汇率将本国GDP折算成外币值。名义汇率本身变化幅度极大,有时两种货币汇率年内改变20%-30%都很常见。即使进出口和GDP二者纯数量关系并没有任何变化,名义汇率水平变动就有可能大幅改变外贸依存度。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还不能实现汇率的完全自由浮动,与购买力平价比较,名义汇率多被低估,这也使以名义汇率计算的外贸依存度偏高。  除这些因素外,如本国贸易品价格和GDP平减指数之间的关系等其他因素,也对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有不同程度影响。  假如研究者想用外贸依存度度量“经济体对国际产品市场依赖程度”,则以上(1)、(2)、(5)因素与拟度量经济关系基本无关,于是,仅就“影响因素”在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情况不同而言,就会引发度量上的不可比性。至于(3)、(4)因素,它们与拟度量的“经济体对国际产品市场依赖程度”有一定关系。但对不同经济体而言,这些因素的状况、度量值和对指标影响的机制不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度量和评判者需要对不同经济体的外贸依存度数值采取不同的合理性评价:因此,他们最终还是会给外贸依存度指标评判带来缺乏可比性问题。  我们从上述影响因素中进一步推论,外贸依存度还会与经济发展阶段有较强的关联性。首先,从贸易战略来看。奉行出口导向战略和发展加工贸易出口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早期的普遍战略选择。其次,从贸易产品增加值率来看,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早期的国际分工地位相对不利,所出口产品贸易增加值率(通常称“低附加值产品”)相对较低,然后才有望逐渐提高。第三,从产业结构看,工业化和工业品出口份额上升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变迁的共同趋势,工业化中前期国内生产产品的可贸易性总在大幅提升,尔后随着服务业比重提升,国内产品的可贸易性才会逐渐降低。第四,从汇率体制看,只有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推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才会放松汇率管制。总之,随着发展阶段初步推进,除了内外经济联系加深之外,发展中国家其他诸多因素也在抬高外贸依存度。只有随着发展进一步推进,后一方面因素的影响才趋向消失,贸易依存度增长速度才会放缓。  由于对不同经济体而言,外贸依存度存在缺乏可比性问题,国际学术界对外贸依存度的合理数值范围没有形成共识。这与其他一些度量经济总量相对关系的指标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国债负担率,反映国债余额和GDP总量的相对关系,由于具有可比性,国际上基本形成该指标合理幅度的共识,即一般应控制在45%以内,警戒线为60%。再对比地看外贸依存度,国际学术界和公共管理界甚至连要给它厘定合理界限的观念和动力都尚付阙如。  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符合世界普遍趋势  1980年-1990年间,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从12.6%上升至30.1%;2005年上升到63.9%;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依存度也从1991年的0.03%上升至2005年的7.06%。2005年我国总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71%。总体上看,1980年-2005年间,我国外贸依存度指标数值持续、快速上升,并且目前指标数值也达到相对较高水平。然而,从历史发展和国别比较的视角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各国外贸依存度上升是一种普遍趋势,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动基本与这种发展趋势相符合。  1.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在不断上升。据联合国数据计算,1970年到1980年,世界所有经济体平均外贸依存度从23.3%上升到37.9%:1990年至2003年,再从39.9%上升至49.7%。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投资、储蓄与中国经济增长:宏观视角与国际比较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与经济制度建设(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