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合作离不开本土文化(1)论(2)
2013-09-14 01:13
导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往往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而亚洲人善于运用宏观的视野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东西方的教育体制里都用学分来表示学生的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往往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而亚洲人善于运用宏观的视野思考和处理问题。在东西方的教育体制里都用学分来表示学生的成绩,东方人用百级分表示满分,而西方人则用二十分表示满分。另外,当您在法国市场采购商品和在中国市场采购商品时,不难发现法国人的找零方式采用逐一累计方式,而中国人找零方式则采用一次性的叠加方式。
中国哲学文化的价值观念如同其他国家一样,具有潜在性、滞后性和整体性,为此,中国人传统的经济思维不仅表现在传统的阴阳平衡理念,而且也包含着人道主义的伦理因素。北大人文与地源学教授胡兆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入市场经济里,他主张:“仁爱应面向所有消费者;道德应体现产品质量;诚信应考虑双方利益。生财应考虑协调合作”。“孔家思想的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人的行为与伦理道德上,孔子的以德治天下在外国人眼里,精神的力量就象北斗星一样,它有自己的定位,其它行星围绕着它旋转”。阿里思多德(ARISTOTE)说:“道德不从属于大自然,但也从不与大自然对立”。马克思 卡党马克(Max KALTENMARK)认为:“中国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总是位于伦理道德与治理艺术,哲学的思维主要在于人文科学,附以微量的玄学思变,然而应该指出的是人文科学在中国从来都未与大自然分开过,显然,人类是动物界最聪明的群体,他的存在与自然界万物息息相关。如果说中国人受道教影响这一事实,其它思想流派则强调自然秩序的神秘关系,或者说人们能够与大自然保持直接联系”。中国人相信灿烂的民族文化,即文化与伦理价值是经济合作的灵魂。不能肯定在中国仍然存在孔子的社会结构,历史的发展已将这种社会结构淡忘,尽管某种儒家学说一直在渗透着这种精神面貌。中国人不仅仅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知识界的某种激进化削弱了这种传统文化,重新评价儒家学说是开拓未来之必须。海外华人传播着民族的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儒家学说一直扮演着民族文化的理想角色,它的文化价值可以和马克思理论相提并论。它也能在家庭、社会和经济范围内形成一个文化根基。尊崇伦理道德不能被否认”。从文化的角度分析,经济合作在中国人眼里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合作是建立友谊的过程,即便合作终止,友谊长常在。子贡问怎样实行仁道,孔子说:“工匠要想完成他的工作,一定要使他的工具锋利。我们居住在一个国家,就尊敬那些大夫中的贤人,与那些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论语 XV-9)。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诚然,人们需要相互了解,合作其间双方组织的参观、旅游、饮食、娱乐是不可缺少的。 除此之外,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空间的距离、语言的障碍同样需要相互理解。相反,“纯经济论”则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机制,合作完全变成供需关系,利润高于一切。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刘凤祥
石油矿产业对外投资风险:理论与成因
跨国公司: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