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透过“毒饺事件”看中日经贸机制的完善(1)(2)

2014-03-29 01:05
导读:再次,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尚未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中日两国在1972年建交时的双边贸易额仅有10亿美元,1981年超过100亿美元,2002年则首次突破

  再次,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尚未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中日两国在1972年建交时的双边贸易额仅有10亿美元,1981年超过100亿美元,2002年则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9.1亿美元。2003年,2004年,2005,2006年双边贸易额则分别为1335.7,1678.9,1844.1,2073.56亿美元。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贸易额增加了200倍左右。[3]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就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据我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将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4]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经贸合作的第一伙伴,但遗憾的是中日自建交到现在,都未能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2008年1月的“毒饺事件”仅是一起个案,但竟然在短短数天内掀起中日关系的轩然大波,并进入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谈判视野,引起中日两国最高规格的对待,虽然没有影响中日经贸大局,但却折射出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战略互信机制有待建立。因此,中日两国为了保持并推动双边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夯实两国经贸关系的互信基础,成为真正的战略互信伙伴。  二、对中日贸易机制的几点建议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应对美国反补贴的对策
上一篇:产业整合――西部工业化道路选择(1) 下一篇:加强新形势下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的实践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