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毒饺事件”看中日经贸机制的完善(1)(2)
2014-03-29 01:05
导读:再次,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尚未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中日两国在1972年建交时的双边贸易额仅有10亿美元,1981年超过100亿美元,2002年则首次突破
再次,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尚未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中日两国在1972年建交时的双边贸易额仅有10亿美元,1981年超过100亿美元,2002年则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19.1亿美元。2003年,2004年,2005,2006年双边贸易额则分别为1335.7,1678.9,1844.1,2073.56亿美元。在短短30年的时间里贸易额增加了200倍左右。[3]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就约达1067.9亿美元,首次跃升为日本第一大贸易国。据我国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日两国贸易总额将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4]目前,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经贸合作的第一伙伴,但遗憾的是中日自建交到现在,都未能建立一种战略互信机制。2008年1月的“毒饺事件”仅是一起个案,但竟然在短短数天内掀起中日关系的轩然大波,并进入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的谈判视野,引起中日两国最高规格的对待,虽然没有影响中日经贸大局,但却折射出中日经贸互信基础薄弱,战略互信机制有待建立。因此,中日两国为了保持并推动双边的经贸合作与发展,就必须不断夯实两国经贸关系的互信基础,成为真正的战略互信伙伴。 二、对中日贸易机制的几点建议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中国廉价劳动力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
我国应对美国反补贴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