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迁徙自由: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1)

2014-04-22 02:33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迁徙自由: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 要: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形成到严格控制再到一定
摘 要: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形成到严格控制再到一定程度放开的历程,其基本特征是渐进有序地从隔离走向开放。从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看,人口流动和城市就业应逐步从区别待遇走向国民待遇、从户籍限制走向迁徙自由,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应当获得同等的迁徙和就业权利。   关键词:户籍制度;政策演进;价值取向;迁徙自由   Abstracts:China’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undergoes a process from fermenting and forming the system,to strict control and to openness to some exten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re gradually open from isolation.Based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the policy for population flow and urban employment between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to fair national treatment,from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o free immigration,and,especially,to fair immigration and employment for low quality peasants.   Key words: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policy evolution; value orientation; freedom of immigration
  
  一、我国户籍制度的政策演进
  
  户籍制度,是指与户口或户籍管理相关的一套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其中包括通过户籍来证明个人身份、执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形成到严格控制再到一定程度放开的历程。具体地讲,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一是1949—1957年的酝酿和形成期。此时户籍制度已渐渐趋向于以界定和区分家庭和个人身份、对人进行分类控制为目标;并且,随着政府对粮食进行集中控制,粮食及日用品供应和分配与户口开始联系起来。
  二是1958—1978年的严格控制期。此时户籍制度基本遵循一种反城市化的逻辑,政府一味强调用行政命令来控制城市和城市化的发展。这实际上把矛盾积压到农村,使整个社会系统的整合程度降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突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是1978年后的半开放期。此时户籍制度虽历经调整,但总体上仍是一种身份制度。户口迁移政策虽有松动,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照顾了少数人才,而忽视了大多数公众的需要,是以新的不公平替代了旧的不公平。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人口之间,尤其是城乡人口之间社会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依然存在,他们之间的藩篱也仍然存在,现有的户籍制度改革远未解决当前人口迁移中的深层次矛盾。
  
  二、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的反思
  
  从新中国户籍制度变迁过程来看,渐进地、分层地改革虽减缓了巨大变革带来的社会震荡,积淀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但也使户籍改革的力度受到影响,户口迁移障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并显露出其局限性。
  
  (一)没有从实质上实现居民身份的真正平等
  在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上,多数人认为就是要放宽对农村人口的迁徙限制,而较少强调实现社会身份的真正平等。现实情况是:大量农村流动人口并没有被户口管理真正钳制住,他们中有近44%的人常年居住在城市,完全从事非种植劳动;说不是农民,其户口身份却实实在在是农民,城市也并不按常住人口对待他们,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城里人。[2]这表明: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不是放宽迁移管制,实现流动农民身份的真正转换,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真正平等,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3]但是回顾我国历次户籍制度改革,导致身份、权利、机会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着。例如:户口仍与劳动就业、社会福利等联系在一起;面对城市就业的严峻形势,一些省市采取措施限制甚至排斥农民工进城,形成了城乡劳动力有别的就业体系。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治标不治本的取向是分不开的。
上一篇:谈欧盟一体化中的“自下而上”原则(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