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化经营的质量和水(2)
2014-06-27 01:14
导读:我国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产品要走向国外,就必须提升原有的标准体系,遵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我国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产品要走向国外,就必须提升原有的标准体系,遵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加强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到2001年底,我国已经批准发布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8621项,采标率为43.7%。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有标准16745项,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有6300项,转化率为38%。显然,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的技术进步,我们不能消极适应国外标准,要争取制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重视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他们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了国际市场;有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跻身世界,占领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低,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美国为8.3%(2000),德国为7.4%(2000),日本为8.6%(1998)。在我国28567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仅占23.7%,有科技活动的仅占38.7%。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千分之三,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0.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在2006年13万件发明专利中,有一半来自国外跨国公司。可以说,在国际范围内,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投入上,还是科技创新产出方面,都同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从董事会和高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浅谈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