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
2014-08-21 01:32
导读:二、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的弊端 在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中,预算支出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也就是各预算支出单位所编制的预算经各级人大批准成
二、传统国库分散支付制度的弊端
在我国现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中,预算支出实行的是分散支付制,也就是各预算支出单位所编制的预算经各级人大批准成为正式预算之后,财政部门根据相应的预算支出原则,将预算所确定的各预算单位的支出总额按期拨付到各预算单位所开立的账户,由各单位自主使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建立和完善,这种运作方式的弊端越来突出。
一是重复和分散设立账户,导致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不利于对其实施有效管理和全面监督。在预算支出执行过程中,财政部门根据各预算部门和预算单位申请,将款项拨付到各个预算部门或单位的商业银行账号上,预算资金一旦拨付给了预算部门和单位,就脱离了财政的监督,至于预算部门什么时候使用资金、如何使用资金,财政部门难以进行事前监督和控制,只能被动地依赖各预算单位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和监督。这样,即使发生了,处理起来也只能是马后炮。因为不该花的钱已经花掉了,不该上的项目已经上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政府难以补救,最多只能对违法分子进行事后查办。
二是拨款环节多,大量资金经常滞留在预算单位,降低了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率[3].一笔预算资金由主管预算单位申请、拨付,到所属单位的商业银行账户,正常情况下也需要5天左右,如果出现其他情况,就更难预料了。这各级预算单位对资金的正常使用,也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财政是按月按季度把资金拨付到各部门、各单位的商业银行账户中,而各部门、各单位有一个逐渐使用财政资金的过程,这必定有一部分资金闲置不用。国库资金大量沉淀在各部门、各单位,致使财政部门资金调度困难,甚至当国库余额不足时,财政就不得不向银行借款或发债。结果一方面是财政资金躺在各单位账户上睡大觉,另一方面是财政借款背息,无端地增加了负担,加大了财政资金使用成本。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三是预算资金使用随意,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各预算部门、各预算单位也缺乏精打细算,账户上有沉淀资金时大手大脚;账户没钱的时候,便向财政伸手再要,甚至伸手要钱比节约用钱来得更容易,致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具体到财政资金使用时,克扣、挤占、挪用时有发生,形成许多资金使用的黑洞,如会议费黑洞、维修费黑洞等等。特别是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层层克扣,往往落实到具体项目上的资金少而又少,必然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其表现是各种腐败现象有禁不止,国家经济秩序被严重扰乱,在社会公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党和政府的威信也受到严重的损害。
四是财政支出信息反馈迟缓,难以及时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和宏观经济调控提供准确依据。我国一直缺乏一个类似于发达国家的集中性与报告系统。尽管从形式上看,我国有一个由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构成的较为完整的预算会计体系,然而该系统无法适时为核心部门———财政/预算/国库部门———提供预算单位发生的大量财政交易信息,因此无法履行财政监督、预算评估和其他重要的财政管理职能。此外,会计与报告系统是分离的:通过国库会计核算预算收支,通过单位会计核算实际收支,预算外的实际收支又通过单独的账户进行核算,而这些彼此分离的账户系统提供的信息又是财政管理报告(包括月报和年报)的基础。由此,预算会计系统无法提供及时、全面和可靠的财政信息,尤其是财政支出方面的信息,从而满足财政预算管理、决策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三、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作用
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分散支付的做法。财政部门在中央银行设立统一的银行账户,各单位的预算资金统一在该账户下设立的分类账户管理;预算资金不再拨付到各预算支出单位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上,各单位可根据自身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支付款项由财政部门来进行;除特殊用途外,资金通过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4].与现行的预算分散支付制度相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积极作用是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