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结构调整途径(3)
2014-08-27 01:07
导读:(二)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克服结构性污染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污染问题,我们应当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二)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克服结构性污染
针对当前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污染问题,我们应当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总体规划性。第一,要合理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比例和基础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能耗、低污染的第三产业。第二,要通盘考虑区域内各产业数量比例和结构协调关系,实现生产与消费的有机联系和产业间产供销的合理搭配,力求实现各产业的有序增长和协调发展。第三,要避免区域内各产业分布的分散、分割、杂乱现象,继续对国务院规定的150种污染严重的小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实现各产业间相互利用废弃物质,节省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成本。第四,邻近区域要发展各自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避免产业发展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新增产业项目。按照产业发展的次序和产业链条,构建产业群和生态工业园区。第五,有计划地发展资源回收与再利用产业,将其与产业分工和规模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废弃物质回收、运输、再利用各环节分类明确,资源流转顺畅的产业结构体系,以此补充产业结构性缺陷,防治结构性污染。
(三)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促进节能降耗
产业结构调整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然需要优化产业内部结构。第一,要鼓励各产业高效使用能源,节约用水、节约用地。在此基础上,向清洁生产型、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转变,最大限度地利用废弃物,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第二,要鼓励和支持产业内部各企业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结构模式。“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企业业务流程,不仅在流线上有所延伸,需要增设新的部门,如经消费后的产品的回收、资源的再利用、废弃物处置、投入其他企业的生产等程序是原有流程所没有的,需增设新的部门来完成这些功能……改造后的程序还需考察其生态效益、产品的生产过程。而且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既要利用回收的产品零部件,又要及时再利用生产中产生的某些废弃的零部件。”第三,要鼓励产业内部关联企业之间不断调整彼此资源利用和废物排放的结构比例,实现资源的闭路循环和多级使用。重点对象是冶金(钢铁)、电力、化工、煤炭、有色金属、建材、纺织等产业的内部关联企业。第四,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内部的绿色资源替代技术、废弃物再资源化技术以及污染处理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升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四)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完善产业结构体系
从循环经济的视角看,我国当前生态产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较小,导致整个产业结构体系的不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展生态产业。第一,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业、
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开发优质、安全、无公害农产品,推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与废弃物再利用模式。第二,要大力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尽快转变传统工业生产“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粗放型模式,在工业中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共生”现象,使某个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能成为其他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形成“资源-产品-资源再利用”的节约型模式。第三,在第三产业中也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大量使用现代高新科技,调整服务业内部各企业的布局结构,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环境污染小的生态餐饮及娱乐产业。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