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佃农理论》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2)
2014-08-29 01:13
导读:这种劳动力需求量相对不变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工厂里也是这个情况,工厂的设备决定了用多少人来操作,你用两个人来做衣服而只有一台缝纫机,就会多
这种劳动力需求量相对不变的情况具有普遍性,工厂里也是这个情况,工厂的设备决定了用多少人来操作,你用两个人来做衣服而只有一台缝纫机,就会多出一个人无所事事。而工厂有多少机器设备也是根据订单产量来确定的。工厂和民工的劳动合约也是受到阶层内部竞争的影响的,在广东等沿海闹思维的“民工荒”的时候,厂商就处于劣势地位了。
《
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当中把基本的工厂事实将给象牙塔中的
经济学人听,这个基本的事实就是(客户)需求是生产的指挥棒。书中论述到工厂里核心目标是完成订单,以提供市场需求的方式来大到盈利目的,因此,负责人力资源和原料采购的部门都是听从生产经营部门的指挥的,雇佣多少劳动L、购买多少材料K,前者叫做工时定额,后者叫做材料消耗定额,都是依据订单数量Q来确定的,也就是说L、K是Q的函数而不是相反。在产出与投入之间的确有关系,但是不是投入决定了产出,而是产出需求决定了投入的多少。
在“从工厂的订单说起”http://ecoblogger.bokee.com/3414583.html中已经提醒,订单当中的数量概念是和交货期这个时间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本质上是一个速度概念。因此提醒各位读者,即使将投入产出的关系理顺了,也要注意,在L=L(Q)和K=K(Q)当中的变量其实都是速度变量,即描述的是投入速度和产生速度的关系。
总而言之还是那个道理:需求决定一切。
本文选自lw.nseac.com原创论文网代写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