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走势(1)

2015-07-06 01:2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近期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走势(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作为“美国梦”最重要的标志,美国的房地产业从上世纪40年代
作为“美国梦”最重要的标志,美国的房地产业从上世纪40年代起,在政府推动下努力实现着“居者有其屋”的目标。特别在2000年网络股泡沫破灭后,正是美国建筑业、房地产业为主的一些行业的繁荣,才使其经济景气得以持续。但是从2006年中期开始,持续升温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由于房地产市场逆转,曾经繁荣的住房按揭贷款和结构化产品市场中,潜在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一些曾经经营良好的金融机构甚至濒临破产边缘。   近两年,中国的房价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争议。虽然国情和经济发展阶段明显不同,但中美同属大国,城市和地域间的发展都存在不平衡现象,对美国房地产业发展,特别是住房发展的经验教训加以合理借鉴是有益的。  一、美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回顾美国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城市化其实就是以房地产业发展为重要动力的城市扩大化和“后城市化”(即所谓郊区化和大都市区化)过程。统计上看,20世纪的美国发生过两次人口迁移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初,美国人口大规模地从乡村向城市迁移;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由于城市交通、污染和犯罪等原因,大量城市人口又从中心城市向四周逐渐都市化的郊区迁移。大城市资源日益集中的同时,也提升了生活成本、房屋价格,推动人流、物流向非大城市迁徒,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完成了郊区化(乡村城市化),进而实现了大都市区化。因此,美国房地产市场实际是由中心城市(Central cities)、郊区(Suburbs)和非大都市区域(Non-metropolitan area)这三大市场组成。  美国城市化每一次大的阶段性变化都与房地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如早期移民的土地购买和租约;19世纪铁路公司沿路建设铁路城镇和镇址投机;20世纪初的合同建造房屋和预制房屋;大萧条之前的保险公司开发城市公寓以及家庭住房抵押贷款的盛行;“新政”之后FHA(联邦住房管理局)的兴起和住房开发的职业化;二战后的VA(退伍军人管理局)住房贷款担保计划和“莱维敦”式廉价住房;1977年的CRA(社区再投资)法案鼓励金融机构对中低收入地区发放住房开发、重建和消费贷款,等等,都为美国的城市化以及“后城市化”的推进提供了动力。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美国房地产的地域分化比较明显,东北部、南部、西部、中西部等各区域间,房地产价格和交易量也差别很大。纽约作为中心城市,是纽约—费城—波士顿、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旧金山—洛杉矶等几大片大都市区域的中心,它不仅包括高度繁华的曼哈顿商住区,还包括类似皇后区、布鲁克林区和布朗克斯区等普通的商住区域(District),而长岛的纳桑等县(County)就是纽药这一大都市的郊区。与东北部、西部大都市云集不同,美国中西部和南部有许多远离发达经济圈和大城市的乡村,属于非大都市区域。  美国地域广阔,美国的人均居住面积是全世界最高的,约为60平方米/人(2006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家庭平均170平方米)。与中国房地产市场销售中新建部分比重较大不同,美国人由于迁徙率较高,房屋换手率也较高,美国市场上,二手房占房屋销售市场的绝大部份。以2006年为例,美国内全年共售出约765万套房屋,其中二手房占到86%。伴随着人口流动,房屋反复换手,而农村逐步变为郊区,再渐次进化为城市。这样,地价带动房价、人工成本和建筑成本累加,推动了美国房地产,特别是住宅价格不断攀升,地区级差逐渐放大,这一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明显。  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当时美国中西部和南部平均房价在15万美元左右,东部和西部海岸郊区平均房价为25万美元左右,两者差距不足一倍;而在 1970年,两者则分别为20000美元和25000美元,差距实际只有五分之一,可见美国房产在部分地区的升值速度。尽管如此,根据统计,30年中(1970年—2000年)绝大多数年份(18年)美国房价年增长幅度仅为2%,甚至低于当时的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涨幅,只有很少的年份超过5%。这也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凸显“蓄之既久、其发必速”之势。  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此轮房地产价格上涨,不仅涨幅较大(至今均价几乎翻了一番多),还大有捆绑宏观经济的趋势,这使得经济界对其高度关注。相关性分析显示,在美国经济总体明显衰退的2001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使经济增长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如果没有房地产市场保持繁荣,2001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就不是最终统计的0.3%,而是全年负增长。
上一篇:如何能使循环经济真正发展起来(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