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统筹城乡社会进步
城乡协调发展离不开城乡社会全面进步。统筹社会进步包括统筹劳动就业、教育卫生、政治文化及其它社会事业的发展。
3. 1在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就业和流动的某些束缚被解除,但是,在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方面仍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进城打工农民在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仍受到各种歧视性待遇。因此,要统一城乡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实行城乡开通的制度创新。其核心内容有三:建立健全统一、有序的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积极完善政府的疏导和调控功能;大力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尽快取消影响人口和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限制;取消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实行城乡就业的公平竞争、同等待遇制度,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3. 2调整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分配政策
作为基础教育大头的农村义务教育,其发展任务及资金投人职责主要落在了县、乡、村基层,这与其所具有的财政能力极不匹配。而中央和省级财政教育投人分配,主体部分用于了高等教育,极少或很少用在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欠帐较多,成为我国当前整个教育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要完全由中央政府的财政来承担,这既体现义务教育的精神,也可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必须强化省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真正将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实现城乡教育统筹。
3. 3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尽管我国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对接,特别是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城乡之间的配置结构还很不合理,但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已是人们的共识。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二是不顾客观现实情况,主张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短时间内实现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是不现实的,各级政府要从本地区的实际经济状况出发,逐步在养老,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实现城乡并轨,最终实现城乡保障一体化。①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②全面推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大力落实重大疾病救助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突发性救助机制,以利农村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③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暂不完善、土地对农民的生活保障功能强于生产功能的情况下,城市建设征占农民承包土地,必须给失地农民接近市场价格的经济赔偿,而不是补偿,以利其依靠应得赔偿金平稳转业或自主创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4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实行村镇自治制度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将乡镇站、所改制为合作经济组织。这样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村一级实行村民自治组织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分开。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组织的自我管理、协调作用,提高农民自我权益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
4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取向
4.1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是实现城乡平等和增加农民收入
统筹城乡就是为占总人口64%的农民群众服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城乡居民权利平等为根本目的。只有这样,统筹才不会偏离方向,脱离实际,急功尽利。统筹城乡发展并不一定就是指农民的生活变得和城市居民一样好,而是在消除城乡隔离制度的过程中,通过维护城乡平等权益,使农民收益得到增长。这种收益增长既不是政府给予农民的优惠,也不是对农村的政策倾科,而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非歧视性待遇改善的结果,即由城乡不平等造成经济效益损失而转化的“制度”收益。
4.2统筹城乡发展要以制度创新为主,调整分配格局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