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与东盟双边FTA谈判动因分析(3)
2015-08-21 01:13
导读: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包括撤销各项关税的一揽子框架协议,确定了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包括撤销各项关税的一揽子框架协议,确定了在十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一旦建立,在人口总量上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虽然GDP总量还不及这两个地区,但进出口总额将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成为世界第二大自由贸易区。2007年1月14日,中国和东盟十国签署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2007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被视为中国一东盟经贸合作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将为双方搭建一个新的合作平台,营造更加稳定和开放的贸易环境,并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美、日等国对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谈判与合作速度感到吃惊,同时也感到在亚洲的地位受到威胁,也纷纷同东盟展开谈判。很明显,中国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的加深是美、日与东盟加强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济方面的因素也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一)东盟是日本在亚洲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
在FTA谈判对象国选择标准上,日本表示与有助于形成对日本有利的国际环境的国家优先推进VIA谈判,即是否有利于形成东亚共同体,确保东亚的稳定和繁荣;是否有助于增强日本的经济实力,在解决政治、外交方面的难题以及在WTO等国际谈判中日本是否需要与该国家或地区合作,或是否有助于增强日本的立场等。按照以上标准日本在FTA协商方面,更重视发展同东盟的关系。
首先,东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各国的贸易壁垒较高。2006年东盟总人口达5.58亿,GDP总值8000亿美元,贸易总值约1万亿美元,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经常项目的顺差持续增长,外国资本大量流入,主要国家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大。据统计,至2007年9月底,东盟五国的外汇储备已达4038,1亿美元,其中新加坡为1554.27亿美元,马来西亚为921.57亿美元,泰国为781.81亿美元,印尼为507.45亿美元,菲律宾为273.09亿美元。另一方面,该地区制造业的贸易壁垒要高于其他发达地区,国内各种非关税壁垒比较多,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也比较脆弱。日本认为,东亚国家的高关税阻碍了日本产品的出口,而与东亚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较大的比重,通过FTA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以为日本产品和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日本在制造业等方面有着很强的竞争优势,发挥着很强的影响力,而由于中国先与东盟签署了FTA,占得了一定的主动权,为了牵制中国,日本积极与东盟各国谈判并缔结FTA。其次,东盟各成员国在经济上与日本有着利害关系。东盟与日本的经济本来就是互补的,由于日本在东盟持续扩大FTA,使得相互之间形成了紧密的互补的分工关系。日本对东盟的投资占对东亚地区总投资的52%,远远高于对中国投资的37%。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由于反恐及安全的需要美国与东盟加强了经济合作
还在冷战时期,在东南亚经济高速发展,出现所谓的“东南亚奇迹”之后,美国在全球战略及经济发展上开始重视东南亚,将其作为重要区域之一。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打击,经济发展减缓甚至出现衰退,国际投资也一落千丈。美国在外交和对外经济政策上对东盟不再重视。然而“9·11事件”和反恐战争又使美国重新重视东盟这个亚洲伙伴。美新自由贸易协议是美国与亚洲国家所签订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协议。在美国发展东南亚的行动计划之中,美新自由贸易协议会成为美国与东南亚其他国家未来签署自贸区的范例。美国政府认为其与新加坡自贸区的建立,是在为“美国在东南亚的经济、贸易和安全保驾护航”。马来西亚地处马六甲海峡,对保证海峡运输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与马来西亚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是美国“竞争性自由化战略”的一部分。
2002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东盟企业倡议》(Enter-prise for Asean Initia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