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拜债务危机看全球港口业的跨国并购(3)
2015-08-26 01:37
导读:与一般行业相比,投资控股企业及金融资本在港口并购交易中所占比重较高。根据SDC的统计,在1980-2007年的港口业并购中,港口运营商之间以及船公司等上
与一般行业相比,投资控股企业及金融资本在港口并购交易中所占比重较高。根据SDC的统计,在1980-2007年的港口业并购中,港口运营商之间以及船公司等上下游企业的并购合计占42%,投资控股企业及金融资本的并购占约40%。近年来,金融资本对港口企业的并购越来越多,特别是私人股权投资(PE)、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金融机构,以及一些中东背景的石油资金,这些投资者的介入,极大地活跃了港口并购市场,成为掀起2005年以来港口并购空前高潮的重要推手。港口行业之所以吸引这些投资者加入,主要是因为其作为基础设施行业具有
相对垄断性,市场竞争相对缓和,业务增长稳定,现金流充沛,投资回报可控。
三、DPW并购案例剖析
在港口业短暂的并购史上,DP World无疑是最令人瞩目又最富争议的一家公司,其依靠几宗天价的并购而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区域运营商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码头运营商,又因在近期的迪拜债务危机中受到波及而再度备受关注。
DPW是Dubai World下属的上市公司,Dubai World在其中持股约77%。Dubai World由迪拜政府全资所有,是迪拜政府进行全球投资的旗舰公司,也是近期迪拜债务危机的主角。
DPW的港口业务起始于1972年,直到1999年其业务均局限于阿联酋本土。1999年到2004年,DPW开始对外扩张,扩张的区域主要在临近的东非、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截至2004年底,DPW在阿联酋、沙特、罗马尼亚、吉布提、印度五个国家经营六个集装箱码头,成为一个区域性的运营商。
2004年底到2006年初,DPW以被业界称为“天价”的代价收购CSX和P&O,从而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码头运营商之一。CSX和P&O的并购是DPW发展过程中的惊险一跃。在进行这两项收购时,DPW本身的财务资源并不充足,收购CSX所需资金相当于其全部总资产,收购P&O所需资金相当于其总资产的两倍,净资产的六倍多。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收购CSX
2005年2月,DPW以高价击败竞争对手HPH、PSA等,收购美国环球货柜(CSX),收购代价为12.35亿美元。CSX当时是全球排名前十位的码头运营商,主要资产位于亚洲和南美,包括七个已经运营的码头和三个在建或规划之中的码头。CSX 2004年底账面总资产8.29亿美元,净资产6亿美元,DPW的收购价格12.35亿美元,相当于市净率(PB)2.06倍。
CSX 2003年的营业额约3亿美元,净利润不超过5000万美元,DPW的收购价格相当于市盈率(PE)24倍。而当时,市场上非上市港口资产交易价格范围为PE 10—15倍。
总之,在当时看来,此收购创造了码头资产价格的新纪录,明显超出了当时市场普遍的预计水平。
(二)收购P&O
P&O原是伦敦交易所上市公司。2005年11月,DPW出价每股443便士,启动全面要约收购,总价约合33.3亿英镑,比当时股价溢价近50%。11月底,P&O曾同意此收购计划。之后,PSA出价每股470便士参加竞购。DPW随即将出价提高到520便士,迫使PSA退出。2006年3月,DPW以72亿美元的代价完成对P&O收购,P&O从伦敦交易所退市。
P&O当时是全球排名前五位的码头运营商,在十个国家拥有三十二个已经运营的码头。其账面总资产43.05亿美元,账面净资产15.07亿美元,收购价格72亿美元,相当于市净率4.8倍。
2004年,P&O营业收入22.7亿英镑,港口业务EBIT1.54亿英镑,港口业务EBITDA2.39亿英镑。收购价格相当于2004年EV/EBITDA 18倍,相当于2004年EV/EBIT 28倍,市盈率则超过30倍。
因此,当时DPW的出价超出市场最大胆的预测,将全球港口资产估值推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三)并购绩效分析
1 战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