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躲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

2015-10-16 01:15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西躲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西躲可持续发展中的人
西躲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因素分析

2001-05-17

当今人类社会最为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题目是生存和发展题目,围绕这一主题,人类经过长期艰辛的探索,寻找到一种比较适合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思想是指人类能够维持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动态平衡的发展。作为该系统组成要素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各要素即按自己特有的规律运行发展着,也受其他要素的影响而使其运动轨迹发生偏离。过份夸大其中某一要素的发展,而背离其他要素适宜能力,都会导致系统结构紊乱和功能的失调,从而破坏系统的平衡。这样不仅危及当代人类健康发展,更会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是协调好人口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于不论人口发展还是经济社会的发展,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国民生活水准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善。这种以人为中心全面协调发展已被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和认可。西躲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需要在不对后代生存基础和发展能力构成威协的条件下把人口因素作为第一要素来考虑。?

一、人口总量、结构及生养水平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人口增长速度快,西躲和平解放后,经过***改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工农业生产得到逐步恢复和发展,广大群众人均收进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为贯彻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兴旺方针,西躲实施了宽松的人口政策,这对西躲地区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自西躲和平解放后的1952年开始到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西躲总人口在38年间净增104.6万人,由1952年的115万人增长到1990年的219.6万人。增长91%,年均增加2.75万人,年均增长1.72%。根据每十年的全国性大型人口普查、每五年的简易人口普查和每年的1‰人口抽样调查进行推算,到1998年西躲总人口为251.54万人,较1952年净增人口136.5万人,增长118.7%,年均增加2.97万人,预计到2000年总人口可达到259.5万人左右。我国自七十年代以来,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实行的计划生养政策对人口年龄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年龄金字塔底部逐渐收缩,使得全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增长型开始转变为缩减型,但西躲人口年龄结构则相反,由于人口长期快速增长反映在年龄金字塔底部的人口数目目前仍在向外扩展,处于增长型阶段。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西躲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36.1%,14岁以下人口比重高,意味着未来进进育龄人群的比例大,这必将促使形成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全区人口均匀年龄中位数为21岁,说明年龄构成年轻,即约有一半人口的年龄在21岁以下,预示着有一个庞大的生养年龄人口群,自1990年起十年内每年进进生养年龄的人口约达4.5万人。题目在于,随着人口基数不断扩大,西躲人口还会有一个较长的增长期,这对西躲社会、经济发展,加快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十分不利。我们从粮食产量及人均占有量来观察,1952全区粮食产量为15.53万吨,到1998年为84.98万吨,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135.1公斤和348.2公斤,粮食产量增加69.45万吨,均匀每年递增3.8%,而人均占有量增加213.1公斤,均匀每年递增2.1%。从上述两组数据可以看出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大大快于人均占有量的增长速度。两个递增速度间的差异,可以理解为其差额部分是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掉了。题目的严重性在于粮食产量的增长以及耕地面积是有限的,假如人口无穷制的盲目增长其后果将十分严重。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一定人口规模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人口无穷制增长同样也会对资源、环境压力加重,这不仅束缚经济发展,也同样会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

中国大学排名



2、生养水平?

随着人口数目的快速增长已逐渐构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多育也已愈来愈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在西躲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多育的观念仍然浓厚,多育的行为仍在继续。西躲人口的发展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具有突出特点。由于西躲是全国仅有的在广大农牧区还未推行计划生养的地方,其生养状况和人口发展较为接近自然增长状态。从育龄妇女构成变化来看,1982年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4.2%,占全区女性人口47.8%。到了1990年,育龄妇女人数达53.5万人,占总人口24.4%,占女性人口的48.8%,总体上升幅度不大,但育龄妇女人群中,生养旺盛期(20岁―28岁)人数比重则由30.03%进步到了35.15%,上升了5.12个百分点。在两次人口普查(1982年和1990年)的八年间,西躲总人口增长了16.04%,同期育龄妇女人数则增长了18.94%,显示人口增长还将持续。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西躲妇女所生养的孩子中,1―4孩分别占25%、20.3%、14.5%和11.9%,5孩以上占28.3%。孩次率说明,目前大多数西躲妇女生养在三胎以上,出生多孩率超过54%。西躲妇女总和生养率为4.22,高于全国其他省区。?
上一篇: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及治理结构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