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经济组织的优化原则与特点(2)
2015-12-07 01:03
导读:第三,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矛盾。在产业经济活动中,严格的工艺流程与环环相扣的流水作业线,突出夸大的是同一性、常规性、一致性、整体性,全部经济
第三,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矛盾。在产业经济活动中,严格的工艺流程与环环相扣的流水作业线,突出夸大的是同一性、常规性、一致性、整体性,全部经济活动就类似于一部机器,劳动者个体则相当于这部机器上的一个部件或螺丝钉。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因开拓、创新成为主题与基调而必然夸大差异性、独创性、非常规性与个体性;另一方面因知识的生产有赖于人类知识的积累与多种知识的交融、综合,又必然夸大协作性、互补性、综合性与群体性。知识经济活动所内涵的这一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矛盾,必然要求劳动者个体间的结合方式发生不同于产业经济活动的变化。在新的结合方式下,劳动者必须具有充分的独立性、机动性,与此同时,个体之间又必须能够彼此沟通,相互配合,表现出高度的整体协调性。
第四,有序性与无序性的矛盾。产业经济活动是严格有序的,甚至严格到操纵者必须按事先设计好的规范与程序来动作。知识经济活动则不同,虽其整体活动表现出高度有序性,但其个体活动却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非规范性与无序性。正是由于存在这种不确定性、非规范性与无序性,才使个体有可能往探索、往开拓、往创新。知识经济活动所包含的这一整体有序性与个体无序性的矛盾,也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组织形式发生不同于产业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第五,刚性与柔性的矛盾。在传统的产业经济活动中,由于知识的含量较低,技术更新周期较长,活动的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节奏较慢,所以,某种经济组织一经形成,便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或刚性。而在知识经济中,知识的高投进必将导致技术更新周期缩短,活动的内容、方式、手段的变化节奏加快,并要求经济组织形式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假如说使经济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刚性,是包括知识经济活动在内的任何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一般条件的话,那么,使经济组织形式同时又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柔性,则是推动知识经济持续发展的特殊的条件。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六,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的矛盾。除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外,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均含有活动性与非活动性的矛盾。活动性,是指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所具有的空间位移性。非活动性,则是指作为动产的经济资源发生空间位移时因碰到阻力而导致活动性或部分活动性的丧失。知识作为动产的一类,尽管在活动过程中也会碰到一定的阻力,但相比非知识性动产所碰到的阻力却要小得多,活动性也要强得多。知识性动产与非知识性动产在活动性方面所具有的明显差异,也会对知识经济组织形式产生重要影响。
第七,自主性与控制性的矛盾。在产业经济活动中,劳动者个体从属于机器体系,其活动处于完全的受控状态,不具有自主性。而在知识经济活动中,一方面劳动者个体的自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为保证系统目标的实现,又需要对自主进行的个体活动进行有效的调节与控制。使个体自主性与整体控制性这一矛盾得到妥善解决,同样是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必须重视的。
二、知识经济组织代化原则
基于对经济组织优化一般要求的熟悉与对知识经济内涵特殊矛盾的分析,笔者以为,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高运行效率原则。判定某一知识经济组织形式是否公道,首先应看其是否有利于知识经济活动高效率运行。知识经济活动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予以下因素:一是实现知识资源与其他资源在系统内外公道配置的机制是否健全;二是促使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潜能的机制是否健全;三是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曾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公道;四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协调。
第二,低运行本钱原则。某项经济活动的高效率假如是以高本钱来支撑的话,那么这种高效率则可能是无利可图甚至是得不偿失的。因而在进行知识经济组织设计时,不仅要坚持高运行效率原则,还要坚持低运行本钱原则。知识经济运行本钱,主要包括以下项目:一是各种经济资源在结合过程中所发生的内耗;二是治理、协调用度;三是激励、监视本钱。在上述3项本钱中,第一与第二项通常是此消彼长的。坚持低运行本钱原则,并不是说应使知识经济活动运行本钱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处于最低点,而是说在知识经济活动效率既定的条件下,应使其总运行本钱最小,亦即使知识经济活动的净产出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