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题目研究(3)
2015-12-29 01:12
导读:要加快治(阳)湛(江)铁路、西安至南京铁路、川汉宁通道以及公路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加紧立项建设京广高速铁路,以进步主要运输通道的通过能力。
要加快治(阳)湛(江)铁路、西安至南京铁路、川汉宁通道以及公路国道主干线的建设,加紧立项建设京广高速铁路,以进步主要运输通道的通过能力。要加强对长江航道以及洞庭湖、都阳湖的整治和疏通工作,认真搞好长江岸线和航道规划,充分发挥长江航运、浇灌、发电、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
3.西部地区要稳步推进产业化和城市化的步伐,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在“十五”时期,西部地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和农牧业基础建设,积极开展植树种草工作,认真搞好长江、黄河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和黄土高原的国土整治。加快包(头)西(安)渝(重庆)黔(贵州)通道以及西南、西北出海通道的建设,加紧进躲铁路的前期研究和立项预备工作,同时以国道主干线建设
为骨架,逐步完善西南、西北公路运输网络。
进一步巩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尤其是瓜果蔬莱、花卉和畜牧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实行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的战略,加强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优先支持发展水电、石油和自然气开发、有色金用深加工、名优特新食品、民族手工艺品、医药和精细化工、航空航天和国防产业。以西安、重庆、成都等大城市为基地,大力发展微电子、光纤通讯、新材料、
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以此推动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
采取点轴开发战略,重点抓好成渝、关中等核心区的建设,积极搞好黄河上游、六盘水、红水河等资源富集区的综合开发。进一步加大国家扶贫开发投进,并采取搬迁式异地扶贫方式,逐步将一些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口迁移城镇地区,从事工贸易活动,以减轻人口过度膨胀造成的生态压力。积极推动单一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搞好“兴边富民”工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和各阶段目标
1.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思路
(1)坚持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西部地区是国家生态屏障之所在,而大部分地域环境生态基础脆弱,在西部大开发中始终坚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总体规划到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都既要核算其直接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其引发的环境生态效应,以全面可信的科学评估作为决策依据。
对能源、矿产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开发,要瞻前顾后,公道确定开发规模和开发方式,保持必要的战略储备。
(2)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开发一起抓。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进步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在现阶段,西部地区尤其要注重基础教育,在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充分吸收利用先进科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培育、进步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3)坚持两种手段并用、三股协力协调。在西部大开发中,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两种手段都应发挥作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对推进西部发展的积极效应,但单靠市场机制还解决不了东西部发展差距的题目。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区位(处于国内运输网的末梢、国内大市场的边沿等),历史基础和历史包袱(如“三线”建设时,工厂靠山进沟、社会负担沉重等)等外部环境因素,使西部的市场主体和东部并非处于同等的起跑线。通过政府的规划指导和必要的政策投进和资金投进,使西部市场主体处于与东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使西部越来越多地区的投资(经营)环境得以更快改善,能支撑投资者获得与东部相近、甚至更高的投资回报,是关系西部大开发成败的关键之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三股协力: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加大中心政府计西部地区政策投进、资金投进的力度。二是广泛推进东部和西部之间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帮扶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要素的跨区域活动和跨区域的资产重组。三是加快西部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探寻适应国内外大市场新态势、适合西部区情的发展战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