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发展题目研究(5)
2015-12-29 01:12
导读:4.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布局 (1)指导原则。西部地区疆域广禁,区内自然条件、社会人文背景和既有基础差异很大,必须果断贯彻党中心、国务院“统筹
4.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布局
(1)指导原则。西部地区疆域广禁,区内自然条件、社会人文背景和既有基础差异很大,必须果断贯彻党中心、国务院“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方针,严防一哄而起,遍地开花。要充分发挥现有大中城市特别是各省(区)首位城市的作用,完善和进步城市功能,以此为据点,沿着主要交通干线(包括现有和在建、拟建的)有序扩展。同时着手对资源富集、组合程度好、已有一定基础的地区,以及陆地边境线的某些重点区段进行开发。经济布局的主要轴线,粗略地说,大西北主要是陇海一兰新线,其次是京包和南疆铁路沿线;大西南主要是沿长江和南昆、成昆等城。
(2)大西北的经济布局。大西北的经济布局要重点考虑以下中心城市和重点开发区:①中心城市: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银川和西宁。②重点开发区:陇海(关中段)沿线、兰(州)一白(银)、河西走廊、乌鲁木齐一奎屯一克拉玛依,以榆林为中心的长城(陕西段)沿线地区;以库尔勒为中心的塔北地区,黄河上游与湟水沿线,以格尔木为中心的柴达木地区,陆地边境的若干区段(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
(3)大西南的经济布局。大西南的经济布局要重点考虑以下中心城市和重点开发区:①中心城市:重庆、成都、昆明、贵阳和拉萨。②重点开发区:攀西一六盘水地区、三峡库区、乌江干流沿线、澜沧江中游地区、西躲一江两河地区和陆地边境线的若干重要区段(河口、景洪、瑞丽一畹町)。
四、国家和东部发达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1.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
21世纪初,我国将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作用之一是弥补市场的缺陷。在区域发展中,市场的自发气力将倾向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因而,实现区域间的相对均衡发展;构成各国政府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逐步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应成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加快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实施发展援助,是中心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鉴于目前西部大开发的体制背景和经济环境,已不同于改革前的两次“西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实行“两个转变”。一是由以往的“国家推动型外源开发”转向“自成长型内源开发”,增强西部地区的自身努力。二是由以往的“政府主导型开发“转向“企业主导型开发”,把企业培育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体。
(1)国家对西部发展援助的原则。国家对西部援助的基本原则应是:①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化进程,以“兴区富民”目标取代“原料基地”目标,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名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鉴戒国外政府对欠发达地区援助的经验和国际通行做法。③要重视培育西部地区的“造血性能”和市场竞争力。避免“输血”式援助,而造成激励不足和依靠倾向。④要以不损失国民经济总量和东部的效率为条件。避免简单地将东部企业及资金转移到西部的做法。
(2)国家对西部发展援助的方式。国家对西部发展援助的范围或方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发展援助。主要指中心财政资金和部分中心可控信贷资金对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进。直接发展援助大体上包括两种方式:中心对西部的财政转移支付;对西部地区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目前,中心的财政转移支付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过渡期转移支付、专项拨款和结算补助等5种形式,其中主体是税收返还。这项制度尚待规范化,规范化的目标是使转移支付真正具有平衡地区差距的功能。具体说,就是要更多地支持地方财政能力弱的西部地区,以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区域均等化。在西部经济发展上,国家重点是通过对公路、铁路、支线机场、自然气管道、水利、电网、通讯、
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退耕还林、治理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建设,为西部地区创设良好的投资环境。由于西部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现阶段国家还要拿出一部分资金,帮助西部国企减轻负担,实行战略性重组,增强竞争力。在新的体制下,国家一般不再直接投资竞争性生产领域、创办新的国有企业,以便为民间资本参与西部大开发,创造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条件。二是政策引导和保障。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将更多地通过制定诱导性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开发西部。这些诱导性政策包括实行税收、信贷、土地使用权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惠,放宽项目审批权和外商投资领域,鼓励技术治理人才和企业家到西部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