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析人力资本产权关系
2016-02-02 01:19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再析人力资本产权关系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再析人力资本产权关系
再析人力资本产权关系
2001-06-12
编者按:本刊2000年第九
期刊登信松和张友连合写的《人力资本产权回谁》一文中,关于人力资本所有权与分配制度题目的观点,不少读者有不同看法,本期选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部吴霞同道的文章,以期引起理论界的进一步探讨。
舒尔茨在创立人力资本理论时,曾经意识到了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的存在。他在谈到导致学徒制度消失的原因时指出:“学徒制合同履行上的困难无疑加速了学徒制度的消失”。舒尔茨还曾问到:“那些接受了人力资本方面公共投资的个人,应该得到这类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吗?”尽管舒尔茨意识到“这个题目的政策含义是深远的”,但是他本人以及后来的很多学者并没有深进具体地探讨这个题目。在我国,人才的使用、治理与活动制度、收进分配制度、教育治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而这些改革无一不与人力资本产权关系直接相关。因此,探讨我国人力资本的产权关系已经极其重要。
一、我国人力资本产权运行过程
探讨人力资本产权关系,必须首先探讨人力资本产权的运行,所谓人力资本产权运行是指通过人力资本产权的运动(即人力资本形成、配置及使用)以实现人力资本公道配置的过程。人力资本产权运行过程包括产权界定、产权配置和产权经营。
产权界定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福利性质的投进和功利性质的投进。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就是一种福利性质的人力资本投资,其产权属于国家。高等教育逐步改为功利性质的投进,由个人、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投资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可以看作由国家股、企业股和个人股三大部分组成,排斥任何一方都是不科学的。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非机械性),人力资本创造力的本体性(非整体性)和创造力的无穷性(非可计量性)构成了人力资本的三大特点。人力资本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创造的无穷性,尤其是这种创造性的无穷性和本体性特点,必然导致它的另一个更加重要的特点,即人力资本的自有性。这种自有性存在于人的身体之中,发挥在人的头脑之中。人力资本的自有性必然首先导致排他性产权要求。
但是这里需要夸大指出的是,“由于福利性质的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国家或社会,投资客体是全体公民,从而在一国之内,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放弃对人力资本产权的要求”,即国家投资所有者缺位这种说法我以为是不正确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仍比较低,教育资金比较缺乏,7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要进步整体国民素质,需要大量的福利性质的投资。国家关心的是人力资本投资所能达到的综合效益,更倾向于从福利角度来体现国家投资的社会同等化,以促进社会进步,同时注重与国家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相配合,达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这种福利水平的投进并不夸大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但不是由此所有者缺位,只不过是所有者隐性化了而已。根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一种资本的所有权,一般回这种资本的投资者所有,并且凭此而具有收益权。计划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产权回国家所有,国家包办一切。事实证实,这种体制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的根源在于人没有自主权。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所有者地位放开,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答应自主择业,满足了人力资本排他性的产权要求,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蓬勃而富有生机,国家也由完全的所有者地位改为部分所有。通过人力资本承载者的自主择业创造财富,从而满足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收益需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产权配置由国家统包统配的分配方式导致人力资本的配置体制的日益僵化,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在其位不司其职等现象比较严重,其必然随着改革的进展被现在的“双向选择”所替换。人才市场上的价格信号自动地对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作出引导,同时价格信号的不断变化波动使得人力资本产权优化重组不断发生,实现人才供需动态平衡,以保证人力资本产权配置的高效率。适应这种改革,我国的档案治理制度和户籍治理制度应逐步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