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论坛中国各地区域经济开放度比较
2016-02-04 01:10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发展论坛中国各地区域经济开放度比较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发展论坛中国各地区域
发展论坛中国各地区域经济开放度比较
2001-05-18
对外开放比率高于全国均匀水平(10.04%)的省区市依此为:广东、北京、上海、天津、海南、福建,各省区市对外开放程度具有如下特点。1.对外开放的差异十分明显。对外开放比率极差达40.45个百分点,其中最高的是广东,为41.93%,最低的是青海为1.48%;2.东高西低。全国对外开放比率比较高的省、市,大都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省、区开放比率都比较低。沿海12个省、市、区,除广西、河北外,均排前12名之列;对外开放比率小于3%的15个省区均属于中、西部地区。3.西躲自治区对外开放比率为7.14%,位居前十名之列,主要是该地区的进口开放程度高达22.62%,这是国家对该地区实行特殊政策的结果。从总体水平看,东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16.41%)高于全国,中部地区(2.51%)略高于西部地区(2.49%)。
对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
1.进口比率极差达100.10个百分点,其中东部地区为25.79%,比全国高9.10个百分点。除河北外,东部省区市的进口开放程度都处在较高的水平上,尤其是三个直辖市和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可见各地区进口开放程度的差异明显。
2.出口比率极差为77.39个百分点,东部地区为29.29%,比全国高10.20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分别为4.51%和4.85%,远低于全国均匀水平。各地区进、出口比率的差异显示,东部沿海地区已确立“两头在外”的外向型经济格式,进出口贸易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而沿江、沿边经济开放区的设立以及相应的优惠政策,也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出口贸易的发展。
对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的开放程度
1.外商直接投资比率的极差为16.17个百分点,东部外商直接投资比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7.34%,比全国高2.29个百分点。该比率位居前10名的省区市均属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该指标分别为1.65%和1.05%。可见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开放程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来说,地区投资效益水平、提供配套资金的能力、软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水平和条件)、政策优惠程度和灵活性等方面是目前国际投资在中国区域配置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东部地区实施的特别优惠政策以及该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东部地区在上述几个因素中都具有尽对的上风;在我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多方面加强了对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引资力度,因此,1993―1999年,流进各省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计2742.9962亿美元,其中87.63%分布在东部地区。这是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比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
2.对外借款比率的极差为16.14‰,东、中、西部地区对外借款比率分别为5.08‰、3.23‰和3.32‰。可见各省区市对外借款比率的差异程度比较低,无论是极差还是排名顺序均不同于其他三个指标。这是近几年来政府通过统筹安排对外借款,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纠正我国利用外资区域分布结构不平衡的结果。1993―1997年期间,中、西部地区对外借款的流进速度加快,年均增长速度分别高达52.10%和23.60%,与之相反,东部地区在这一时期对外借款年均增长速度却为―16.47%。对外借款区域分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进步了中西部地区对国际金融的依存程度,从而缩小了中国各地区国际金融开放度的差异。
可分六档差异明显
聚类分析结果,各种别的对外开放比率是对每一种别中各省区市1993―1999年有关数据的累计值计算所得。东部各省区市经济开放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层次十分分明:广东由于其对外经济活动不仅起步早而且发展快,经济的外向型特点十分突出,各种对外开放指标都名列前茅,因此其对外开放程度远高于其他省区市,聚类分析结果单独成为一类。北京由于它在进口、出口开放程度上的特殊性成为单独的一类,其对外开放比率为38.45%;上海、天津属一类,该种别的对外开放比率为21.87%,极差为0.67个百分点;福建和海南为一类,对外开放比率为16.71,极差为0.31个百分点;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和西躲五个省区属同一类,其对外开放比率为7.14,极差为2.93个百分点;河北省由于其上述四个指标值,都明显低于东部其余的省区市,对外开放比率只有3.08%,与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同属一类(西躲自治区除外,由于其在进口开放程度的特殊性使其与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成为一类),该种别的对外开放比率只有2.65%,极差为2.92个百分点。聚类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各省区市经济对外开放度的层次和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