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经济直辖市发展战略研究(2)
2016-02-15 01:37
导读:5、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通过建设
5、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为了保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通过建设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等措施减少城市生活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环境执法,严格新建产业项目的环境审批,对已有的各种严重污染企业要果断关停并转,其余的企业也必须改进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在农村,推广科学施肥,控制网箱
养殖的盲目发展,力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削减;根据政府财力,捉住重点,逐步开始对被污染流域的综合治理。
二、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也就是如何往协调各个地区的经济行为。根据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上述指导思想,本文以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应当是:
1、加强各地在产业发展上的协调――产业结构协调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中,存在严重的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题目。应该说,各个地区发展价大利高的加产业,是对市场的正常反应,但是假如本地不具备发展条件,在短暂的受益之后,必然是长期的亏损。为了避免此类弊端,各地必须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协调:首先是加强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协调,各地区应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在深进分析本地区经济发展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本区有发展潜力的上风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其次是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产业协调。各地在制订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仅要看到自己是否能发展某些产业,还应当看到其他地区是否更适合发展这些产业,是否已经发展了这些产业,通过比较,明确自己上风所在。同时,通过加强地区之间协商,协调好彼此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公道的地区分工,避免产业结构趋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大力发展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协调
交通运输体系,是区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物质基础。早在30年代,巴郎斯基就以其著名的地理分工式cv>cp+t指出:交通运输建设是制约区域分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发展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可以减少区际经济交流阻力、降低市场交易本钱。使资源能够在区域内实现更公道的配置,产生出更大的效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近几十年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但仍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大力构筑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其中,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大及与国外的职员、商品交流的日益频繁,特别是随着集装箱吞吐量迅速增长,为了适应本区对外交流的不断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已刻不容缓。国际经验表明,港口与腹地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仅能够带动上海金融、保险、贸易、法律等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上海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加快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建设,从而带动长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公道化;而且能够扩大长江三角洲的对外开放程度,促进长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治理经验,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加快经济发展。因此,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措施之一。
3、以太湖综合整治为重点,治理区域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协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排放的各种污染物日益增多,严重污染了环境,使得很多地方失往了山净水秀的自然风光,危及到生产和生活的正常进行。其中,以太湖流域题目最为突出。太湖流域面积为36500平方公里,约占长江三角洲总面积的1/3。流域内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等重要城市均在其流域范围内,其国民生产总值占到了长江王角洲的2/3,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精华所在。然而,随着经济迅速的发展,流域内的环境日益恶化,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太湖综合整治影响大、涉及范围广,是本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题目,也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重大题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