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贸易摩擦的正经济效应研究

2017-08-11 06:18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贸易摩擦的正经济效应研究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摘要:以日本战后处理贸易摩擦的经验为依据,分析了贸易摩擦对一
     摘要:以日本战后处理贸易摩擦的经验为依据,分析了贸易摩擦对一国产生的正经济效应,其中正经济效应包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规避政策风险、改善贸易条件、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等。在对贸易摩擦正经济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正经济效应的产生机理以及中国从日本经验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贸易摩擦;产业结构;效应;倒逼机制
  
  
  引言
  
  中国在加入WTO后,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也随之而来,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家对于贸易摩擦的关注,大多侧重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强调贸易摩擦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和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谴责贸易伙伴国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对于贸易摩擦的正面经济效应却缺乏正确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对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应当辩证的看待,特别要正确认识贸易摩擦的正经济效应。
  
  一、贸易摩擦的正经济效应分析
  
  (一)贸易摩擦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催化剂
  20世纪日本与美国在纺织品发生激烈贸易摩擦后,欧美对日本低附加值出口产品的抵制使日本的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压力,贸易立国的政策受到挑战。20世纪60年代,日本对汽车、计算机产业实施了关税税率和进口外汇比例等方面的行政指导,以实现对这些个别产业实施保护的目的[1]。日本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重化工业贸易摩擦的困扰,加之两次石油危机对重化工业打击很大,20世纪70年代日本产业政策调整的重心放在将重化工业产业结构转变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并提出“科技立国”战略。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历了与美国的宏观经济摩擦,《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提出以对外实现“国际水平分工”和对内实现“知识融合化”作为产业结构的新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提出“创造性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政策[2]。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的产业政策重心是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发挥信息产业的联动作用,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贸易摩擦的压力产生了动力,日本抓住时机调整产业政策,在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配合下,产业结构迅速升级。纵观日本战后对外贸易史,贸易摩擦是与产业结构调整是交织在一起的,两者互为因果,密不可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贸易摩擦有利于规避潜在的政策风险
  在《广场协议》后,日元迅速升值,兑美元汇率在1985年是255∶1,1987年达到152∶1,1988年达到127∶1,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整整升值一倍。为了削减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从1986年1月至1987年2月日本央行两年里连续五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从5%降至2.5%。这种低水平利率坚持到1989年5月,长达27个月。长期低利率促使金融贷款大量增加,国内投资需求大幅上升,带动经济快速增长。宏观贸易摩擦促使日本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经济由出口主导型逐步转向内需主导型。虽然在后来的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泡沫并导致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衰退,但经济发展战略本身的调整是符合当时日本的境况和利益的。
  (三)贸易摩擦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
  20世纪50年代,由于日本的自愿出口限制,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数量减少,出口价格由于供求的影响而上升,反而改善了企业的盈利状况。日美汽车贸易摩擦也是如此,日本在1981年与美国谈判签订了针对日本汽车的自愿出口限制协定,配额使日本汽车出口减少了,但日本汽车的价格却因为市场上供不应求而提高了,1981—1982年几乎每辆汽车售价提高了1 000美元,并且在随后的几年里,日本汽车出口企业收入每年增加20亿美元。而且,日本汽车出口企业为了维持自愿出口限制前的盈利水平,调整了出口产品的结构,增加了高价车的出口数量,从而提高了出口汽车整体价格水平。因此,贸易摩擦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
  (四)贸易摩擦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对外直接投资对国际贸易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回避贸易摩擦成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动因。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逐步将国内纺织工业转移到东南亚各国,以回避与美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日本国内的纺织品生产逐步减少,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本土的纺织业已经不具有比较优势。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与美国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基本结束。钢铁企业为了回避贸易摩擦并利用东道国的资源优势,投资主要集中于亚洲和中南美的国家和地区[3]。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实现了重化工业化,并在汽车、彩电、机床行业与欧美发生激烈摩擦,为了回避摩擦,日本增加了对欧美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如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汽车公司相继与美国的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合资。从1986年开始,日本投资大举进入美国,1985年是50亿美元,1986年达到了100亿美元,1988年达到了210亿美元,1989年激增达到了320亿美元,四年的时间增长了6倍[4]。

搜集整理:

    上一篇:论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制度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