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金融危机是什么,其实很难定义。我们看一下人类社会爆发的上百起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没有一起是雷同的。虽然都是泡沫的破灭,但破法千奇百怪,否则的话,人类不会对金融危机谈虎色变。因此,弗里德曼有一种说法,他认为金融危机就好像一个美女,美女这个东西虽然很难下定义,但是每个人看到美女的时候,肯定都能认识她。根据这个标准,我们来看一下,中国经济本质上是不是金融危机或者典型的经济衰退。
就中国经济体本身的症状看,和传统意义的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有很大的不同。从金融危机本身来看,首先它是经济负增长,我们没有负增长。我们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时候是6.8%,当然这6.8%是创造了近年的新低。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平均增长是9.8%,在2008年的时候定成9%,我算了一下,这个数字还是有一点问题。按照四个季度进行加权算的话,或者进行统计回归算的话,应该在10%以上。为什么是9%,我估计是出于策略的考虑。原先我看中国GDG增长的时候,每看到官方的数字,我会有意识的减去两个百分点。我把减去的两个百分点作为参考值。在2008年第三季度的时候是9.9%,减去2%,意味着7.9%,7.9%意味着低于8%。官方当然有一个策略,9.9%意味着已经在10%以下,两位数以下,离两位数有一点点距离,意味着经济衰退或者滑坡的幅度并不大,还是可以乐观的。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减去两个百分点,意味着低语8%,意味着已经出问题了。对中国经济GDP增长,我的官方数字是减去两个百分点,我认为是比较准确的。这次官方主动减去了1%,目的是什么?是为2009年保8%打一个比较低的基础。如果说2008年GDP增长按他算出的9%以上,2008年肯定没戏。放低到9%以后,2009年仍然可以提8%。我们现在的GDP不到美国的1/4,但是在世界经济中的火车头作用。一个经济体如果达到8%的增长率,说他经济衰退,这不符合理论,也不符合实际。
第二,经济衰退的一个巨大标志就是金融系统不稳定。在我们的金融系统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前一段时间讲,中国银行现今的表现是历史上最好的,在世界上表现是最好的。温总理在讲信心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信心,就是我们的金融系统是稳定的。当然有不稳定的根源,比如说股市,提前完成了调整,现在很稳定,因为它上不去了。
但是,即使这样的经济增长,我们却感觉很冷,宏观经济本身下滑的也非常厉害,看几个指标:
最近的几个数据,一是CPI,2月份的时候CPI跟PPI双双进入负数时代。这两个数据具有先行意义。原来我认为自己对通货紧缩的概念是比较清楚的,一般认为如果这两个数据连续3个月进入负增长,意味着经济要进入通缩。但是后来看到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的讲话之后,我对什么叫通缩也搞不清楚了。易纲讲我们的经济没有通缩的危险。他的最大的依据是我们的信贷增长量在增加,1月份1.62万亿,2月份1.07万亿,在信贷暴增的情况下,你说是通货紧缩是说不过去的。是不是这种情况呢?如果你把水龙头完全打开,可能不会通缩。蒋介石也这么做过,在去台湾以前,发金元券,发以后,他的结果是跑到台湾去了。如果把信贷的水龙头完全拧开,我们会不会通缩呢?会不会发生典型的通缩呢?可能不会。但还有另一种情况,这么多的钱放出来以后,如果说不进入实体经济领域,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不进入股市的话,发行这些钱有什么用。弗里德曼在分析大萧条的时候就讲过,他认为大萧条的危机就是货币的危机,世界经济所发生的周期性的衰退,完全是货币政策造成的,就是滥发货币。
从1998年财政政策实施以后,我们也有局部的通缩。通缩本身对经济造成的危害来看,比通货还厉害。我相信,官方在否定中国经济有通缩危险的时候,可能有他的意愿在里面,但是一定不能违背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什么叫通缩?就是物价跟生产成本的同比例下降。或者说物价跟生产成本都下降。为什么没考虑货币因素呢?因为货币是服从于经济,而不是经济服从于货币。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货币政策跑在前面,抢跑,原先是落在后面,现在又跑到前面去。所以钱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1月份1.62万亿出来以后,我追踪了一下它的去向,有6000亿下落不明。看一下它会进入哪些地方,最大的可能就是股市。
1月份的财政收入下降很大,但这个下降我认为很正常。为什么?从2003年开始,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很不正常,年均20%以上,远远高于GDP增长,更高于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像这种下降对中国的经济未必是坏事。我有一些朋友在税务局里,到今年1月份时,按照往年应该能收5个亿,但今年只有1.7亿。一是进出口下降,环比下降88%,让它再去拉动经济的可能性不大。上星期,我参加龙永图的《论道》节目,说中国经济目前的失衡,龙永图本身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从2001年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们的经济每年20%,甚至30%的增长,把中国经济结构带入比较扭曲的边缘。但他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他认为不是我们的进出口高了,而是因为我们的内需低了。他看到我们在政策上有一个很危险的动向,就是现在开始不重视进出口了,不重视制造业了,不去救企业了。从2001年到现在,我们好不容易积累出这么一个大好的局面,轻易的放掉以后,后悔都来不及。
这种倾向确实已经出现,很多专家已经不满足于中国去制衬衫和玩具,认为中国在世界分工上应该在比较高端的行业中分享利润,这是跟印度比。他在世界分工中的利润端比我们要高很多。所以我们提出中国应该放弃制造业,应该向更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很多地方搞了高新技术园区。但是如果我们把衬衫和钮扣丢了以后,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我们现在做不了大飞机。
但是,即使如此,宏观经济的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仍然不是典型的衰退,原因有四:一是我们的参照系有问题,最近几年我们都是两位数以上的增长,财政收入更是20%以上的增长,反差比较大;二是真正拉动GDP增长的产业太集中,可以说,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投资又主要指房地产,出口和房地产同时熄火的时候,即使仍然有5%以上的增长,日子也很难;三是70%以上的资源仍然集中在国家手里,但其提供的就业和价值却不到30%;四是居民收入的增长和GDP的增长不匹配,导致国强而民不富,表面上是产能过剩,实际上是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这样的情况,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这种自身的结构性问题迟早会爆发,经济的高速增长迟早会难以为继。所以,中国目前的经济问题根本不是什么金融危机,也不是什么经济衰退,而是自身发展模式和深层矛盾导致的必然结果,最多只是一种自身需要适当调整的“非典型衰退”。
假定我们的经济结构合理,投资、出口和消费比例协调,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不大、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大量的资本集中在可以创造就业和价值的民营企业手中,产业本身的搭配健康,即使发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于我们这个自身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体而言,经济周期无疑仍然处于上升期,即使出口会受影响,但整个经济体本身则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和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