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认清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为扩大就业扫除理
2017-09-26 03:31
导读:经济管理论文论文,彻底认清工资与利润的关系,为扩大就业扫除理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
在以前的文章中,我着重强调了劳动力商品的吉芬性质,明确指出:劳动力的价格越高,单个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的利润越少,那么,资本家为了获得同样多的利润,就要雇佣更多的劳动力。因此,只要增加工资,就会扩大总需求,就会扩大就业。反之,不发工资、少发工资,总需求萎缩,资本家怎么可能会多雇人呢?
遗憾的是,上面这些极为浅显的道理,很多人接受不了——甚至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突然听到了,还会觉得恐怖、震撼。
无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工资和利润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在这样的认识下,那些站在广大劳动者立场上的经济学家主张必须从资本家那里“割”一块下来给劳动者,而那些为资本家说话的经济学家,以效率为借口,始终不愿忍痛“割”爱。
出现上面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其根源在于假定可分配的产品在总量上受到生产力的约束,已经达到一个极限,不能继续增加。
但是,随着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总量约束的假设前提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资本家和工人、利润和工资的对立关系趋于弱化。因此,增加工人的工资,扩大需求,扩大产出——只要不突破生产力的极限,就不会损害资本家的利润。资本家和工人的矛盾、利润和工资的矛盾,可以调和,和谐社会,可以建成。这就是理论创新,符合科学发展观。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假设有2亿富人享受资本利润,每人每年的有效需求(等于有效欲望)是4万元,合计自主需求是8万亿元。如果假定每生产1件商品,资本家可以获得80%(“低工资优势”使然),那么,资本家就要生产10万亿元的产品(8万亿÷80%=10万亿)。10万亿就是全社会的总需求,其中资本家靠利润获得8万亿,劳动者靠工资获得2万亿——叫作被动需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如果单个劳动者每年的产值为5万元,其中4万元变成资本家的利润,1万元变成自己的工资,那么,资本家就必须雇佣2亿人为他打工(8万亿÷4万=2亿)。
以上就是总需求和总就业的简单算术题。尽管是极其简单的算术题,但没有几个人会做,右派不会做,左派也不会做。
如果社会生产力的极限就是10万亿,那没话可说,左右两派都是正确的,工资和利润,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调和的余地。但是,现在明显地出现了产能过剩、大量资源闲置的浪费的状况。这样一来,我们完全有办法解决问题。
比方说,我们把资本家的分配比例由原来的80%降低到60%,那么资本家为了维持它原来的消费水平,就要增加生产,总需求就会扩大为(8万亿÷60%=13.33万亿)。这道算术题成立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极限大于或等于13.33万亿。只要这个大前提成立,这道算术题就是正确的,就是具有理论指导意义的。
在这道算术题里,尽管资本家的所得份额降低了,但由于“蛋糕”做大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资本家的那一份一点也没有减少——仍然是8万亿,但是,工人的那一份却增加了——由2万亿增加到5.33万亿。
再看就业人数的变化。如果技术条件不变,每个人的产出仍然维持在每年5万元,那么,每个人为资本家创造的利润就会降低到3万元,就业人数就会增加到2.67亿人(8万亿÷3万=2.67亿)。
资本家的生产不是为了社会,不是为了穷人,而是为了他自己,资本家雇用工人绝不是学雷锋,绝不是出于菩萨心肠,而是迫不得已——他的机器要人开动,他的豪宅要人打扫。因此,要解决失业问题,必须加强国际间的协调,加强国内的协调,集体要求增加工资,让资本家别无选择,让资本无处可逃。比方说,美国的工资就很高,到处都一样,无处可逃,别无选择。有一些逃到了中国,逃到了发展中国家,但不可能全逃走。如果不加强合作,而是相互拆台——在国内互相拆台,在国际间互相拆台,和越南竞争低工资——其结果必然是万劫不复。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