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 中国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的发展 空间组织
论文提要:新经济的发展将会全面提升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本文认为,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有: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促进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建设;促进城市创新环境——生产服务业发展。在新经济推动下,建立有效的知识通道将成为我国特大城市空间组织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知识源的选择、知识传导的路径及通道,知识使用地的吸引构造以及与软要素构成创新环境的规划、协调、共生将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研究课题。
1前言
美国经济近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引入注目的一道风景线,持续了108个月的繁荣,不仅打破了战后以来经济持续增长106个月的记录,而且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出现了高增长,低通胀、低待业的理想状态。人们由此反思经济理论,并认为目前美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并称之为“新经济”。事实上,探讨美国经济增长就不难发现“新经济”的实质内容: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全球为市场,以网络为纽带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不同,是一种全新经济方式,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迅速传播,它以一种历史性的力量使世界上的权力与财富的游戏规则突生变数,由有形的“资本”向无形知识转化,势必前所未有地影响世界经济社会整体结构。城市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经济、社会活动之地,是全球活动的节点,新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将全面改变传统经济所塑造的城市空间。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国的特大城市是中国城市体系的主要节点,是中国城市群的骨干,新经济伴随“全球化”和全球化过程的发展,将必然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组织产生影响。我国的特大城市将在新经济的浪潮中迅速提升,发展为国际和国际性城市,中国新经济的主要区域,创新传播中心,在空间上表现出新的组织特点,并对全球城市体系产生影响,成为全球经济网络中的节点。因此,研究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发展及空间组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经济对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
2.1新经济与我国特大城市产业的提升
新经济的出现和传播将导致世界经济结构的重新组合。也就是说新经济的出现将会产生大批的新兴产业如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国际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同时将出现一批衰落产业,另外还将出现一批成熟产业。受新经济影响,我国特大城市产业也将发生变化。按经济发展过程的产业递变规律,按一、二、三产业顺序比重不断上升的规律,作为我国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特大城市,产业发展必然向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将迅速增加。因些,这些城市的产业将迅速提升,逐步高度化,农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资本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将降低,而高科技产业以及信息咨询业和管理为主的服务业(智业)在经济中的比重会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自t988年以来,先后批准建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的高新区有北京、上海、沈阳、天津、武汉、西安、石家庄7个区;具有发展潜力的有吉林、郑州、南京、中山、苏州、广州等6个区…。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为突出。北京1997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24.7亿元,比1996年增加l8.5亿元,增长17.4%,高于全市工业增加值9.9%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3.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6.9%。高新技术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按可比价格计算达到43%。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是9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1998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655.18亿,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44%。这些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新的经济增长极核,吸引高层次的生产要素和服务要素,加速了城市的功能更新,提升了城市的产业层次与地位,将成为新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2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新经济时代的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城市即是空间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技术系统。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在信息世界的反映和升华,同时,数字城市的可视化的表现力和虚拟现实的能力,能够将人类历史上只能抽象思维的事物,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可视化表现出来,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构建出虚拟现实世界]。我国已将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一GIS平台软件的研制列入国家“九五”和“十五”的863计划的重中之重项目。各城市积极开展“数字城市”的建设。北京设计了“数字北京”并以中关村为试点大步推进;上海率先于全国提出了“信息港”概念,并在逐步明确和细化其外延与内涵;广州也提出了“数字广州”,杭州实施了“政府上网工程”,实现机关办公自动化,服务窗口电子化,信息技术已渗透到民意测验、选举、会议等领域。
我国特大城市“数字城市”目标是加快向信息城市发展的步伐,向国际信息中一ti’或国际信息节点城市迈进,成为我国信息中心或区域信息中心。我国的“数字城市”发展,可划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速宽带传输网络,发展高速互联网;第二阶段政府与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构建;第三阶段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进入网络社会。“数字城市”的建设将促进我国特大城市成为国际信息中心的重要节点,成为区域性的信息中心。
2.3新经济时代特大城市的重要创新环境——生产服务业在这里创新环境可以理解为:跨国企业、城市以及地方行为主体包括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地方政府及其个人之间长期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系统。跨国企业的投资对城市有很大的选择,构成这种选择的基础之一是这个城市的生产服务职能。因此跨国企业往往投资于生产服务职能比较完善的城市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