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3-05-15 21:2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

一、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江苏科技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
    江苏省科技厅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我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意见》,出台了《江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江苏省科技厅推动的院省合作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市科技管理部门积极举办各类技术成果交易活动,有力促进了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上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还扶持或兴办了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
      2.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架构基本形成
    到2003年底,江苏全省共有生产力促进中心49家,其中国家重点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中心5家,居全国首位,各省辖市都建立了市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类科技孵化器共28家,其中国家级10家,专业型孵化器2家,国家级孵化器数居全国第一;情报所近70家,建成了覆盖全省各市县的科技信息网络;全省共有技术市场20家。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资源整合、技术推广和转移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 江苏正积极摸索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从投资机制上,正逐步从开始阶段由政府投资创办为主向政府与民间多元化投资并存迈进。从经营方式上,由原来完全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费、项目费转向自收自支为主差额拨款为辅的多种形式。江苏已有多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方面取得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如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型仪器协作服务网络,一方面,江苏省的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得以整合和充分利用,另一方面,机构本身也从服务中获得了生存空间。苏州的沧浪创业服务中心则摸索出了科技孵化器的营利模式。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已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已具有了一定的服务能力,2003年参加统计的379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中介服务收入达到20954.4万元,占其总收入的3.37%;从业人员近年来快速增加,相比2002年,参加统计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平均拥有从业人员由62.95人增加到148.41 人,增长率为135.76%。为了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江苏科技管理部门非常重视信息网络平台和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到2002年底,组织全省数十家研究院所和市、县科技局分中心,共建成了120多个数据库和大量Web信息资源,为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提升服务能力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撑。

        二、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许多问题,既有发展环境方面的,也有行业发展层面上的,还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自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个江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还没有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的中介服务体系,且缺乏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少有影响的品牌业务
    目前江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领域发展和地域之间发展均不平衡,没有能够从全省范围内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一方面,各类机构之间的功能交叉重复,某些机构的服务能力过剩。另一方面,企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能力与江苏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如先进制造方面的技术服务和支持、技术转移等功能还仍由政府操作。另外,目前大多机构对政府有很强的依赖性,缺少生存的竞争压力,缺乏提升服务能力的动力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导致江苏目前还没有业务上过硬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缺少有影响的品牌业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 目前江苏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自主发展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
    江苏省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大多属政府出资或拨款的事业单位,其管理体制基本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还没有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投资结构比较单一,除了申请上级资助和政府拨款外,缺乏其他社会投入渠道。目前江苏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能够结合自身业务发展和区域特点,摸索出自主发展的运行机制的还不多。
      3.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江苏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中低水平的简单的“牵线”中介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尚不能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功能,资源整合能力有限,且服务的有效性还不够强,不能根据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针对性强的服务,也不能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点和经济能力进行合理收费,难以使服务对象满意和信任。
      4. 行业的组织和管理规范、行业技术标准有待制定和完善
    科技中介服务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尚不明确,涉及到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管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空白,大多数类型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法律地位、经济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还不明确。且目前江苏针对科技中介服务业的扶持政策还很少,仅有技术市场“四技”活动税收减免等少数政策措施。在组织管理上,江苏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的组建刚起步,行业标准有待研究和解决。
      5.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
    同高新技术企业相比,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对外开放意识和涉外业务开拓明显落后,咨询业中介与融资中介虽相对进入较早,但也受到国家某些规定的限制,发展缓慢。江苏常州的技术转移中心和苏州的APEC技术转移中心近年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国际化业务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从整个江苏来看,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很低。

        三、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1. 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在江苏政府越来越重视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情况下,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来越好,主要体现在:
    (1)江苏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的垄断浅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