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3-07-04 01:0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试析会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高等国际化趋势发展影
摘要:高等国际化趋势发展影响日益强烈,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会计;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故则、能够参与国家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由此可见对中外合作办学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的腾飞,国际化趋势迅猛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方兴未艾。会计专业作为国内外人才需求较大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模式是否成功就显的尤为重要。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的中澳会计专业为例,对人才培养模式展开探讨。
1 我院项目背景以及专业定位
从2005年开始,我院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院开始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07年开设了中澳会计合作项目,按照澳大利亚AQTF教学认证体系标准,引进澳大利亚全英文教材,采用我院教师和澳方派遣教师联合授课方式,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能力。
中澳会计专业面向招收普通高中,同时借鉴澳洲,和国内相关大学中外合作会计专业招生经验,招生范围包括非类高中生,扩大了招生范围、减少了招生类别限制,实现了考生不分专业自由报考的机制。
学生在入校后,通过第一学年英语的强化学习,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选择,把中澳会计专业分成出国留学方向班和国内升学、就业方向班。学生毕业之后也有多种选择途径,既可以选择国内就业,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以按照3+2留学模式赴澳大利亚留学两年,获得本科学位。兼顾考生国内就业和出国留学两方面的职业规划。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因此,本专业与国内普通会计专业相比具有更多优势: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我国
会计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国内相关执业证书,而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量的双语专业课程,使其掌握澳大利亚会计专业知识,获得国外同等学力水平。毕业时如顺利通过外方测试,并完成全部双语专业课,学生即可同时获得我院毕业证及澳大利亚TAFE证书。
2 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养目标的定位
随着知识大爆炸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人事部最新数据表明,会计相关专业早以成为十大最为走俏的专业之一;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水平日益加快,随着对外直接投,以及国际资本的运作加强,各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纷纷探索国际会计协调的途径,在这一宏观大形势下,对我们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要尽可能的培养出既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分别进行了人才需要的调研,调研对象不仅涉及政府,企业,,以及行业协会,还涉及到澳洲大学的相关项目负责人,也通过对山东各大人才市场及人才
招聘会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会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除了从事专门会计岗位的人员必须具备之外,其他从事岗位的人员也需要具备,尤其是综合管理岗位,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国内就业主要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机关、社会团体,在资金往来结算、计算、资产核算与管理、核算与管理、会计报表、内部、预算、经济理财、财税协管、仓储管理等岗位从事财务会计实务工作。职业岗位具体包括:出纳员、会计核算员、办税员、统计员、初级纳税筹划师、内审员和会计主管等。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任职资格按照难易程度和资格证书等级,依次可以划分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中级会计资格证书和高级会计资格证书四个层次。其中前三个层次主要以考核为主,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高级会计师采用的是考评结合的方式。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三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一是85%的企业希望毕业生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工作实践的锻炼,于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毕业生因没有工作经验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就找不到工作”;二是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关联度偏低;三是100%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职称,同时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中级会计职称和高级会计职称要求也比较高,可见企业比较关注会计人员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这三个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思路: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校企一体化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利用国际交流学院成立的济南市舸乐博贸易有限公司,实现学生认知与实践结合的统一,为学生提供积累工作经验的平台;二是基于会计核算与工作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课程体系,建立注重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取消单一的期末
方式,完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和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课程系统;三是开展“课证深度融合”的教学内容改革,职业证书计入学分。从而解决学生工作经验问题、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关联度偏低问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高“双证书”学生比例和职业证书的含金量;四是加快会计教学团队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充分利用时间到公司进行挂职、兼职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