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3-07-13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高管腐败问题及应对策略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近几年,中国许多国有


  摘要:近几年,中国许多国有企业面临高管腐败的问题,这成为公司治理中的一大难题,不仅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高管腐败案件呈现出“窝案”、“串案”的形式,高管腐败也呈现出各种不同原因。为了遏制高管腐败,需要企业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改善公司治理。

  论文关键词:高管腐败;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1 高管腐败是公司内部的毒瘤

  对于高管,《公司法》第217 条规定:“高级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负责人,董事会和公司章程指定的其他人员。”目前在中国,高管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损害了一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近几年高管腐败问题层出不穷,尤其是许多垄断行业的高管腐败案件呈现出“窝案”、“串案”的形式。从近期查处的情况看,往往是一个单位内多人合伙,或领导贪污、挪用,有关人员群起效尤,或内外勾结,共同犯罪,在的过程中往往发现腐败现象呈现链状趋势,有时甚至牵涉到整个管理层。有些公司高管为了避免直接的钱权交易,还采取了许多新的形式掩人耳目,为自己谋取利益。
  例如,中石油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原总经理王贤泸、中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一建公司原总经理顾满林等,多位中石油下属公司高管因涉嫌贪污已被司法机关查处。首都机场原董事长、总经理李培英贪污8250万元、受贿2661万元,被判处执行死刑。2009年至今,中国移动已经有7名高管落马。高管频频落马与查处使得者对于企业发展信心大失,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风波。这些垄断行业的高管腐败现象的出现,向公司治理问题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010年初,国家署对中国人寿进行审计时查出47名新华人寿高管购买天价,其中前老总孙兵退休后每月可入账11万元。虽然此事已被审计署叫停,但是,由于违约,公司已经为此付出了3500万元的代价。
  据披露,2003年1月到2007年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调查国有企业案件71507件,涉及企业高管19698件。 清华大学教授任建明做过,表明贪污、挪用和为特定关系人非法牟利是当前国企人员腐败的最主要手段,此类案子占国企腐败案中80%以上。某些国企高管滥用手中职权,私吞国有资产,利用关系,为自身带来好处。比如原中国副董事长刘金宝,给两个“企业家朋友”放贷款高达18亿元,给国家造成5.45亿元损失;深圳石化原董事长陈涌庆让亲信把持企业重要位置,携款潜逃和走私,涉案金额上亿元,更把2亿多元工程交给熟人来做,以此获取个人利益。
  针对目前高管腐败现象丛生,国家及公司内部颁布了相应的及规则,但有些公司高管还是铤而走险,为了个人利益损害相关者的利益,损失了企业乃至国家的资产。企业高管大都有良好的知识背景,下面就高管为何腐败进行分析。

  2高管腐败原因分析

  2.1法人治理结构缺陷
  法人治理结构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力、责任和利益以及相互制衡关系的一套制度安排。通过这样的制度安排,可以形成企业清晰的利益机制、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也就是说,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有效防止企业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制度越完善,监督力度越强,违法行为就会更多地被遏制;相反,如果治理结构存在制度缺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滥用职权就有可乘之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虽然形式上,国企一般也设置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并界定了各自的权力,但事实上股东大会不能按时召开,董事会尤其是一把手可凌驾于股东会之上,或完全操纵股东会,有的企业甚至不设股东会,监事会受董事会的控制,无法真正行使监督权,纪检、审计、工会等部门不能发挥作用,必然导致企业内部机构虚设化和企业决策程序形式化,为个别人把集体决策变为独断专行创造了条件,更为一部分人在企业资金使用、产品购销以及子公司管理等重要环节和重大事项上搞暗箱操作、大肆损公肥私打开了方便之门。

  2.2体制机制不健全
   《公司法》规定,董事长应该由股东大会选举,总经理应由董事会选出。而在中国,许多公司出现了“一股独大”的现象,而公司的高管也是由董事长直接任免的,企业的整个权力也因此掌握在董事长或以董事长为核心的极少数人手中,董事长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使得公司董事会的决定成为个人意志的体现,大股东通过董事会以及经理层实行对公司的控制,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各种利益输送皆成举手之劳,严重的损害了中小投资者以及国家的利益。更有一些国有企业,一人独揽决策与经营大权,利用职务进行腐败,致使国有资产损失严重。如云铜集团在1995年至2006年长达11年时间里,邹韶禄身兼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三职,除了在工程承包、土地使用权转让、干部任用中受贿外,还大肆弄权。他多次未经任何程序,同意余卫平将云铜集团巨额资金无偿转借其他企业或垫款以及提供担保等,至案发时未收回的资金达近9亿元。

  2.3职务消费制度缺陷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职务消费是非常庞大的,且具体职务消费额度难以确定、职务消费与企业生产之间界限不清的特点,这就很容易导致消费过度,致使产生奢侈浪费等现象。职务消费的漏洞,也容易导致一些经营管理人员从中渔利。有些企业的高管人员就利用这一漏洞,以招待费名目,乱报销,公车私用,把公费巧妙地隐藏在公务活动之中去报销等。特别是职务消费如果被摊入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之中,这会产生个人消费成本化,侵蚀企业的资产,不利于建立良好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4公司内部监督缺位,法律惩治力度低
  从众多的案例来看,高管腐败都发生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时间拖得越长,腐败金额也逐年上升,这说明,监管部门没有发挥相应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这种监督的迟缓性助长了高管腐败的强度,这些拥有完整公司架构的企业中,现有公司治理机制对高管的内部监管形同虚设,无效且缺位。同时,高管腐败的代价低,过低的违规成本成为高管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于公司治理问题出台的法律规范不少,但是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而且大多数停留在经济惩罚上,缺乏足够的刑事惩罚,上市公司高管违规往往只是通过公开谴责或者罚款方式进行惩罚。这使得高管对于腐败产生了一定的侥幸,不利于有效的防治企业高管腐败问题。
上一篇:试析火电企业扭亏减亏与预算指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