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助学贷款制度是政府弥补资本市场失效、干预高等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简要回顾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建立过程,指出其目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贷款拖欠,这一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助学贷款制度的可持续性。论文从借款者个人效用最大化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助学贷款拖欠模型,分析了影响拖欠水平的各个因素,得出了一些具有政策意义的结论,并据此对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助学贷款;拖欠;制度完善
一、引言
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但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因素而无法跨入高校大门或不得不离开学校,这即使不是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讨论的一个。无论从道德理念出发,还是从经济角度研究,政府都有必要介入高等教育领域,扮演重要的角色。
贝克尔等人认为,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特别是关于教育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1页。]虽然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投资收益率,[萨哈罗普勒斯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平均超过20%,社会收益率则在10%左右。参见Psacharopoulos,G. Return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A Global Update , World Development. Vol.22, No.9. 1994, p.1328.]但是,弗里德曼指出,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由于人力资本不可抵押、人力资本的回报很不稳定、银行难以索取高额利率以及高昂的管理费用等原因,高等教育等人力资本的投资者在其投资初期很难从市场获得融资,[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出版,第99~102页。]也就是说,学生一般很难获得没有担保的贷款,无法利用通过教育所取得的未来生命期的收入进行借款。这就使得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优,出现了市场失效。这时,由政府出面对金融部门进行干预,建立助学贷款制度,就成为政府弥补资本市场失效、干预高等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之一。[市场失效是政府干预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政府采用助学贷款等手段介入高等教育的理由还包括高等教育具有外溢性、信息不完全和出于公平目标的考虑等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助学贷款又称学生贷款,是政府介入高等教育、资助贫困学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助学贷款是银行或其他特定机构向学生(主要是大学生)提供的、帮助解决其在完成学业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困难、需要还本付息的借款。助学贷款常常由政府通过其特定机构提供,或者通过政府以担保、贴息等方式干预,由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助学贷款与助学金或奖学金等其他政府干预措施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在许多已成为政府资助学生的最主要手段。
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的背景下建立起来的。1999年6月,我国改革了原有的政府对大学生的资助体系,率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试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00年8月,国务院转发《国家助学贷款试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助学贷款的补充意见》,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全面推开。截至2002年6月底,全国累计申请贷款学生人数为112.5万人,银行已审批贷款人数累计35.1万人,占总数的31.2%;累计发放助学贷款达26.4亿元(截至2002年6月7日),部分贷款学生已经顺利完成学业。[ 参见:
在我国助学贷款制度逐渐完善和开始发挥作用的同时,一个伴随而生的问题——助学贷款拖欠也开始逐步暴露出来。
在实行助学贷款制度的国家,贷款拖欠是一个严重但又普遍发生的问题。特别是在一国助学贷款制度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过高的拖欠率足以把这一制度拖跨。世界银行专家阿尔布雷特和齐德曼在一篇报告中提供了如表1所示的有关国家和地区拖欠偿还的数据,在比较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如果拖欠率或逃避率高于25%,那么实施要求偿还的资助计划是不明智的。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一项经仔细规定目标的助学金计划或许在费用上更有效。”[ Albrecht, Douglas & Ziderman, Adrian, Deferred Cost Recovery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 loan Program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World Bank, 1991, p.47~4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