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加快小城镇建

2014-06-22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破解“三农’难题的战略举措:加快小城镇建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 剩余劳动力 规划 聚集

  关键词:小城镇 剩余劳动力 规划 聚集

  论文摘要:小城镇建设时解决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能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目前,云南小城镇建设在布局、规模、建设质量、经济发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加快实施小城镇的对策,旨在促进云南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及“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

  小城镇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村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城镇建设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发展二、三产业提供条件,创造良好,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合理布局与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云南作为我国西南边陲的省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有了较快发展,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2.2上升到2003年的26.6,但仍远低于全国40.5的平均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南的贫穷就是农村的贫穷,云南的落后就是农村的落后。因此,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快小城镇建设,对有效破解贫困问题和“三农”问题,推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云南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云南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建设速度加快。1999年至2002年,全省小城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4亿元,年均33.5亿元,到2002年底,全省各种小城镇已达1419个,建制镇发展到547个。同时,从1999年开始,省政府每年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100个小城镇建设。与过去相比,全省小城镇体系初步得到调整,基础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许多小城镇改变了过去几十年不变样、“以路为市”、“有房无路”等落后状况,小城镇的聚集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同程度地增强。然而,目前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仍不高,尤其农村贫困面大,2002年底,全省仍有261个乡尚未解决温饱问题,贫困高达1050万人。由于受现有发展基础的制约,云南小城镇建设中仍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1.小城镇发展不平衡,地域分布差异较大。由于云南境内山高谷深,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半山区,只有6的坝区(山间平原),各地的、经济基础和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造成全省城镇分布极不平衡。2002年,全省16个地州市中位于滇中、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和地理环境较好的昆明、曲靖、玉溪和楚雄四州市集中了全省37.5的城市和39.9的建制镇,建制镇密度达22.7个/万平方千米,远高于全省13.9个/万平方千米的平均水平,而其它地区,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较为集中的昭通、文山、思茅、迪庆、怒江等地州则因经济欠发达和地理环境及位置相对较差而城镇稀疏,建制镇密度不到8个/万平方千米,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对当地经济文化的推动作用十分有限。

  2.小城镇规模偏小,功能不全,经济基础薄弱。由于小城镇基本按权限和区划分布,空间布局不合理,加上投资分散和重复建设,导致小城镇规模偏小。2002年底云南包括建制镇在内的1419个各类小城镇中,90左右都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平均面积和人口分别为0.45平方千米和4656人,建制镇为0.84平方千米和6000人。由于规模小,各类要素的聚集能力差,发育不足,城镇功能难以完善,对周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二三产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的薄弱导致小城镇的就业空间十分狭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十分有限。

  3.小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低,基础设施落后。很多小城镇的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存在盲目铺摊子的现象,往往形成沿公路干线延伸的城镇带,房屋低矮占地面积过大,没有特色和品味,生产、生活区混杂,没有进行合理的城镇内部功能分区,环境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城镇的整体外观,加大了环境治理的难度。另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相应的供水、供电、环卫等配套设施和邮电、通讯、、、文教、卫生等服务,投资环境较差,难以吸引外来投资和人才,而且建设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云南小城镇发展的突出问题。

  4.相关政策不配套,障碍性制度改革滞后。城镇现有行政与小城镇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很多问题难以协调解决。尤其是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计划生育政策、住房制度等成为农民离土进城的重要制度障碍。同时,农村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也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缺乏挤出力量,农民“离乡不离土”、候鸟似的“两栖人”较为普遍,成为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聚集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加快云南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

  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制度政策环境与之相适应。为了促进云南小城镇的健康发展,真正发挥其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应有的重要作用,目前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上一篇:浅析传统人事管理转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