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行政区中药原产地产销合作的思考(2)
2016-03-27 01:00
导读:二、石柱—利川黄连产销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两地黄连生产条件同质,造成资源浪费 石柱、利川都位于高寒地区,黄连产区海拔均在1 200~1 700 m之间,年均
二、石柱—利川黄连产销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两地黄连生产条件同质,造成资源浪费
石柱、利川都位于高寒地区,黄连产区海拔均在1 200~1 700 m之间,年均温度12 ℃,为黄连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两地在黄连育种、种植、采收、初加工等方面都采用相似技术,并共同开发了 “玉米和造林遮荫”生态栽培技术。但由于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两地生产分工协作意识不强,资源和技术缺乏交流,使两地企业在生产规划、产品品种选择上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使黄连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不能实现规模经济。行政区划限制,给两地黄连资源、栽培技术进行跨地区传播设置了障碍;行政区划壁垒的形成使两地各谋利益,实行经济封锁;而两地产销情况和经济效益都较好的中药企业又互相竞争,争夺黄连资源、黄连市场和技术人才,造成黄连资源的大量浪费。
(二)两地互相争夺销售市场,造成黄连价格波动
由于没有统一的黄连市场信息平台,连农不了解终端市场的需求量,在生产上常表现为价格上涨供应量大、价格低时则放弃种植;同时也造成石柱、利川两地在黄连市场选择上发生重复和冲突。两地连农为了占领市场销售黄连,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互相杀价,对潜在市场开发更是以牺牲黄连品质为代价,违背生长规律起挖才2~3年的黄连(黄连生长周期一般为4~5年),使劣质黄连充斥市场。这样不仅不利于黄连市场的有序竞争,而且还给连农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严重影响黄连的质量和市场信誉。
(三)两地政府地方保护,造成黄连产销合作障碍
黄连是石柱县和利川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两地政府为了保护地方有竞争优势的黄连产业不被竞争对手超越,阻挠和限制其他地区的同类产品供应商进入本地市场,往往采取价格歧视、限制流通渠道等行为,打破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造成黄连市场分割或地方保护。由于地方政府行政壁垒的限制,严重阻碍着两地黄连产销合作的正常进行。 (四)缺乏品牌意识,占有国际市场份额不足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两地黄连销售市场狭窄,主要原因是对打造产品品牌认识不够,缺乏全面的市场观念和品牌经营观。加之当地政府服务职能逐渐弱化,常实行指令性计划,在黄连市场质量监管和引导连农走向市场等方面工作不到位,出现两地黄连产区与终端市场阻隔的情况,导致中间商对连农进行双向盘剥,加剧了连农生产的盲目性与利益分配的不合理。
国际市场对黄连品质要求较高,需要通过标准质量认证,同时也对产品的信誉度、忠诚度要求较高。由于两地各自为战,长期市场分割,产品缺乏竞争力,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但对于石柱县和利川市而言,实行品牌战略是产品持续竞争的长远规划,既节约资源,又增强两地黄连产品的整体竞争实力。因此,必须加强两地产销合作,联合打造黄连品牌,将终端市场与产地贸易直接对接,加快石柱—利川两地国内外黄连市场的开发。
三、加强石柱—利川黄连产销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势互补,实现黄连资源共享
石柱、利川两地黄连资源的同质性和深加工产品方面的同构性也决定了两地可以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共享资源优势所带来的利益。利川有技术优势,石柱有产量优势,在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拓宽销售市场方面又有共同追求;因此,两地应该整合各自优势资源,聚集人、财、物等生产要素,进行技术交流或技术指导。如石柱县已经开始尝试将纳米等高新科技运用到黄连加工上,建立产销合作后,两地科研机构可以共同开发相关技术,以提高黄连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两地产销情况和经济效益都较好的中药业企业也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订立专门化生产标准,实行多元化产品开发,以满足国内、国际市场需要,形成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的黄连产销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