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经济改革的比较(2)
2016-05-29 01:07
导读:2001年第十六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出台战略决议:从2000—2010年,GDP翻一番。到2020年,GDP将相对2000年翻两翻,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美元并且中国将
2001年第十六届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出台战略决议:从2000—2010年,GDP翻一番。到2020年,GDP将相对2000年翻两翻,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3000美元并且中国将建设一个全面美好富裕的社会。
在刚过去的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第四代领导集体进行了改选。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方针又一次重提并加以强调。胡锦涛主席发言说:“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道路”。另一方面,大会决定修改党章,加入了胡锦涛主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解决环境问题,加大社会支出来帮助农民和城市工人,与改革时期的其他人一样,他们的收入没有能够得到快速提高。很明显,这是今后几年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战略中不容忽视的分界点。国家领导已经看到了社会环境和民生问题的严重性。经济高速增长如今不再是一味优先,代替它的是经济增长必须与中国社会所有阶层的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并行。
2.越南(1986—2007年)
“越南的改革和与国际接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通过三个阶段发展:第一阶段1986—1996年;第二阶段1997—2001年;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
(1)第一阶段(1986—1996年):与中国前8年的环境较相似,由于长时间内集中计划经济的消极影响,再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以及苏联撤销援助带来的危机。越南的社会经济实际是走到了面临危机的边缘。这一背景促使了越南改革人士在1986年的第六届党代会上,决定进行改革。越南共产党已经对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存在有着共识,同时主张发展多成分经济,其中包括私有经济和外资企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得以施行,譬如价格自由化。取消了分配渠道中的壁垒,扩大出口,注重农产品和消费品的生产,并建立资金、房地产和人力市场,吸引外资。在农村,农业承包制度广泛采用,解放了这个重要领域的生产力。仅在1986—1989年这短暂时间里,越南就从粮食短缺国变成了世界上粮食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1991年第七届共产党代表大会上巩固了改革的主张,并肯定了沿着社会主义社会方向,由国家管理同时按照市场体制运作发展经济成分多样化,使越南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越南的改革开始取得了进一步快速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的是,法制框架逐渐得到建设,尽管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已经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法律制度得以强调并且在1992年修改了宪法,肯定了各种经济成分、鼓励和保障外国投资在法律框架内的自由贸易原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期内越南对外开放方针和对外关系多样化促使了越南与国际并轨,加入了东盟(ASEAN)并与美国实现了正常化邦交。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2)第二阶段(1997—2000年):改革继续进行但必须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两大措施在此时期施行:一是调整宏观经济结构,首要就是挽救银行系统(在IMF和国际金融公司的援助下);二是鼓励投资、消费以及提高家庭收入(刺激消费)。此外,为了继续给私营企业增添新的活力,使其发挥内在潜力。1999年,以国际上对于
企业管理的统一惯例为指导的企业法颁布,并于2000年开始取得成效。可以说越南在努力减轻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这一时期仍维持着年均6%的增长速度,而且在经济危机过去5年后,经济开始重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3)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改革已进行了15年,这对于越南的改革人士为改革开放进行总结和吸取经验,并将自身的理论体系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来说,是一段相对充足的时间。如果1998年第八届党代会仅仅提及商品经济和市场体制,那么第九届党代会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根据第九届党代会决议“越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既遵循市场规律,同时又是一种建立在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原则的引导支配下的经济模式。它体现在了三个方面:所有权、管理组织和分配。是一种按照市场体制运作,并在国家管理下,以富民、强国、社会平等、民主和文明为目的多样化的商品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