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滨逊漂流记中的资本主义精神(2)
2016-07-15 01:04
导读:“我通常要花上两天的时间才能看下颌运会一跟木头,再用一天的时间把它打入地下;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艰苦工作,终于修筑好了我的围墙;但是当我
“我通常要花上两天的时间才能看下颌运会一跟木头,再用一天的时间把它打入地下;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艰苦工作,终于修筑好了我的围墙;但是当我历尽艰辛,把这项工程完成时,独木舟是一动不动的就像我去搬在沙滩上搁浅的那艘小艇一样,所有的辛苦都付诸东流了”这一系列他在孤岛上不计大小不计成败的劳动努力,都体现了清教徒劳动天职论的价值意义。在资本主义的世界工厂中,工作内容是劳动,
规章制度是新教教义,工资便是从一生紧密快节奏的搜集财富过程中得到的“金钱欲”满足的快感,当时历史还是一个没有盛行消费享乐的资本主义生活状态,处在一个以生产积累为主要目的的阶段,就像中国农村为孩子辛勤劳作的父亲一样,没有孩子成龙成凤的详细预见,而只是有“卖命积累对孩子将来是有用的”这一几乎宗教式的信仰动力,在这一层面上克鲁梭所具有的盲目但抱定有意义的劳动与那些父亲同样具有歌颂价值。
新教派可以说是纯粹合理主义
哲学产生之前的一个阶段,经济合理化不服从道德甚至法律的合理化,在英国当时是十分明显的,克鲁梭为了小岛以后将带给他的利益,将船上本应该处死的叛徒免除死刑,并且像父亲一样传授自己经营小岛的生活经验,给他们留下火药、枪支、酒、食品等等,这样他以经济目的宽容了法律禁忌,以一种新即位的君王的姿态赦免了他们,重新依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法规”给于他们存活的机会,并赋予他们劳动这一清教徒天职的履行机会,这样在此道德法律给经济做出了重大让步,经济个人主义打破了禁锢其发展的传统主义,这也是作者借克鲁梭之手,拉开创造一种新经济秩序和新社会秩序的序幕。最大限度地追求财富的积累增值,提高增值效率是当时那个时代资产者所绞尽脑汁所思考的问题,他们将善与恶的评定标准直接交由“经济获利度”来判别,新的价值评估体系在他这里初步形成,把道德法律的触犯置于“服从经济利益”这一主流前提之下,一切财富至上,正如马克思.韦伯所说的那样“资本主义的‘至高之善’即尽量地赚钱,加上严格规避一切本能的生活享受,毫无幸福可言的混合物,更不用说享乐了” ⑤。伊恩.瓦特在其《小说的兴起》中曾这样说到“一切最高精神价值附属于日常工作的完成,那么作为自己的主人,他下一步就会把他的成就认作是准神性的对环境的制服” ⑥,克鲁梭一步步地实力膨胀,一步步地走向准神的自我评定地位,在孤岛上当他得到一只鹦鹉时他得到第一个第二者的称呼“鲁宾逊.克鲁梭”,当他救了“星期五”后得到了第二个称呼“主人”,当他救了船长和大副后,得到了第三个称呼“总督”,甚至有人称他是“上帝派来的使者”,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他登上准神宝座的脚步声,他于是就以个人为中心,以自己的个人能力为半径,画了一个自己绝对统治的殖民管辖圈,这正是作者笛福那个时代经济个人主义的强大磁力,正是这磁力才最终给他们带来了大笔大笔的财富。克鲁梭那种不重享乐忽略个人幸福,不盘算如何以最舒服和最少劳动方式取得报酬的生活工作态度,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种宗教长期教育的结果,克鲁梭流落孤岛后饥饿难耐,当他看到几株麦苗飘动在眼前时,他渐渐地感受到了上帝的恩泽,也逐步地在内心深处萌发了感恩上帝的虔诚麦苗,这样两株物质和精神的麦苗奠定了他新生活的双基,也预示着整个新兴中产阶级生活典范的萌生,克鲁梭拿起《圣经》诵读的瞬间,也预示着整个这一时代人们新教的确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小说中有四次较有深刻内涵的《圣经》的出现,展现了克鲁梭整个基督洗礼深化的过程,从他流落荒岛算起,第一次是克鲁梭从他们的沉船上找到并顺便将找到的三本保存比较好的《圣经》带回岛上,这里好像我们能体会到这三本《圣经》的重要意义,这里的《圣经》是清教对基督教本质的继承,表示清教的血脉中依然流淌着主耶稣的血液。当他听到炮声随后顺着枪声得到二十加仑地酒、一把火炉铲、一把火钳、两个铜壶、铜锅和烤架的时候,正是克鲁梭在读《圣经》的时候,好像精灵念完咒语得到想得到的东西一样巧合一样具有魔力,这里是小说在这一阶段第二次提及《圣经》,这里便是克鲁梭得到的上帝的馈赠,当小说第三次提及《圣经》时,是在克鲁梭受到恐怖和疾病的威胁,性命岌岌可危的时候,好像是作者安排的一场恶魔撒旦的一次客串,是克鲁梭为人子而不孝的“原罪”的又一次惩罚,抑或是他得到上次上帝的馈赠而对上帝感恩不够的后果,此时也是他下决心会更加虔诚的起点,这便呼应了《圣经》里的话“在你患难时呼唤我,我就会来救你,而你要赞美我”,冥冥之中笛福安排了一次人与上帝的诚信交易,但是克鲁梭在这次交易中表现的诚信不是很充分,所以在上帝预先付给他那些等价财富后,对其的不很诚信给予了惩罚。“真正支配了人的是使他无论在哪里都感到孤独的东西” ⑦ ,克鲁梭在读《圣经》时感到了恐惧与孤独,于是耶稣基督此时真正支配了他,这样的人与上帝的市场交易在小说里还有,比如葡萄牙船长救起克鲁梭并且给与他金钱财富,帮他重获新生,重获发展的机会,老船长是出于对上帝的一种诚信,于是这次船长在与上帝的交易中,得到克鲁梭后来给他每年100枚金币和给他儿子每年50枚金币的回报。笛福将神圣的上帝纳入到经济市场当中来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可是资本主义并不是决定了基督教,而其中的关系是基督教以一种非理性的人文因素,一种被利用的文化手段而伴随并促进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当资产者意识到这点时,他们便开始对异教和天主教徒进行清教的灌输,当克鲁梭面对“星期五”和“西班牙人”时,他都将自己的《圣经》拿出来,替上帝抑或是自己进行传经布道,这是小说在此阶段第四次出现《圣经》,此时克鲁梭不只是一个清教徒而且还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很有感染力的传教士,也正式走入了基督教辅助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