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货币、紧信贷”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2)
2016-08-16 01:04
导读:(四)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开始陷入“流动性陷阱” 为恢复经济,扩大内需,从1991年下半年起,日央行开始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且力度逐渐加大。然
(四)泡沫经济破裂后,日本开始陷入“流动性陷阱”
为恢复经济,扩大内需,从1991年下半年起,日央行开始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且力度逐渐加大。然而金融机构的贷款量却仍呈下降走势,1998年银行贷款出现了0.9%的负增长,货币供应增长率也一直在低水平,通货紧缩问题也没有得到丝毫的缓解,股价继续下跌。
民间消费和企业设备投资仍为低迷。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除了1994~1996年之外,都不足1%;投资跌落得更加厉害,有七年为负增长。这些都表明日本货币政策和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二、对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评论
通过考察日本陷入流动性陷阱的过程,发现金融因素是主导日本10年衰退的主要的因素,其中,政府的货币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就是信贷的过度宽松和紧缩。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个原因应该值得注意:
(一)金融规制的
放松 日本的经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有一个操作层面问题日本政府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那就是对金融投机活动的规制。
8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一直处于高涨阶段。在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金融活动异常活跃,很多企业将所筹集的资金用于从事金融投机活动。而日本政府未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一方面听任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不动产领域;另一方面又大幅度下调官定利率。泡沫经济崩溃后,股价爆跌,不动产萎缩,加上利率升高,企业因无债务偿还能力而破产。与此同时,由于日本的金融机构放松了对融资对象的审查,将资金贷与中小企业和非金融机构,随着这些企业的破产,许多金融机构背上了不良债权的沉重包袱。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投资膨胀引起生产能力的过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在日本,以企业设备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曾经一度膨胀,而政府并没有加以相应的调控。
80年代中后期,日本兴起了大规模的企业设备投资热潮,根据统计,1987~1990年,日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95%,而设备投资的年增长率为14.1%,这一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的增长率。因此破坏了生产与资本存量之间的平衡,为经济的衰退埋下了伏笔。此外,劳动力雇佣过量严重,企业不得不大批裁减富余人员,造成大量失业,引起个人消费需求持续不振。 三、与中国当前状况的比较
(一)人民币和当时的日元一样面对着来自外部的升值压力
出于国际压力和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在2005年7月21日开始允许人民币升值2%,之后不断采取各种系统措施使得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由于人民币升值问题被提到了解决世界性贸易失衡的高度,现在人民币升值被预期为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这吸引了部分投机性资金纷纷进入我国,加上我国具体时期的外汇管理体制,使得货币供应被动增长。
关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坚信一点:就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波动幅度一定会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可以承受的水平之内。因为
世界经济失衡问题说到大一点,其实是亚洲和欧洲、美洲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说到小一点,根本问题还在于美国的双赤字问题,中国只不过是别国出于战略的需要,被推到聚光灯下;最具有
戏剧效果的是,这一要求又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相一致,这加大了我国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改革的正当性。在这一表面上的正当性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又和人民币升值纠缠在一起。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但是,从我国政府管理者发出的声音和采取的措施来看,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一直被限制在不影响我国经济正常平稳发展和改革顺利的进行的过程之中。这和日本当年在外汇市场上大规模的干预是不同的。
(二)我国投资也存在着需求过旺,生产能力存在过剩的可能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消除基础设施瓶颈发展战略的要求,我国自1998年开始,通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在我国住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并扮演着我国经济增长拉动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