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宽货币、紧信贷”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

2016-08-16 01:04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宽货币、紧信贷”政策的经济影响分析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
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宽货币、紧信贷”的货币政策,造成众多资金积压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使得债券市场收益率节节走低,并且我国金融市场收益率有近一步走低的趋势。联系日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始所经历的宽松数量型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流动性陷阱”状况,国内有关“宽货币、紧信贷”的状况引起了有关人士的担忧,即日本“流动性陷阱”的状况是否会在我国出现?针对这种担忧,本文从探索日本“流动性陷阱”出现的原因入手,分析“流动性陷阱”在我国出现的可能性。
  
  一、日本“流动性陷阱”的主要背景是经济衰退
  先把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梳理清楚。
  
  (一)日本出现泡沫经济的原因
  促使日元大幅度升值的广场协议是日本发生“泡沫经济”的导火线。
  1985年9月22日,美、日、德、法、英五国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元持续大幅贬值和日元升值。为减轻日元升值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日央行连续五次下调公定贴现率至当时国际上最低水平的2.5%,并将其保持到1989年5月。与此相应,日银行官定利率长期处于超低水平,促进了金融机构贷款大量增加。另外,日央行在1986年3月日元汇率突破1美元兑换175日元继续升值时,一反常态进行“抛售日元购买美元”的干预,从而导致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也就大量增加。
  由于货币政策极度扩张,导致大量过剩资金流入股票市场,引起了股票价格暴涨。从1986年1月开始,日本股市进入大牛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股市价格上涨催生出一个更大的资产泡沫——房地产。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纷纷以证券融资的方式筹集了大量的低成本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股票投资和土地投资外,并把银行的贷款还掉,导致银行贷款的业务量急剧下降,加剧了银行资金的过剩。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发展正好满足了银行的投资需求,银行狂热地向房地产企业提供以土地作担保的融资,并推动了地价飞涨。
  但同时,日本国内消费物价没有大幅度上涨,日央行和经济企划厅对资产价格泡沫并没有给予充分重视,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应对措施。这样,信贷增加创造泡沫,泡沫扩大促进信贷增加,信贷增加又进一步创造泡沫,如此循环促进,到
  1989年底日本已全面进入泡沫经济中。
  
  (二)日本泡沫经济破裂
  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日政府逐渐感到压力。从1989年开始,日央行和大藏省都开始采取措施抑制资产泡沫。
  1989年5月,日央行将维持了两年多的2.5%的“超低利率”提高到3.25%。到1990年8月,日银行五次提高公定贴现率,使之高达6%。同时,日央行明确要求金融机构限制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投入。一系列监管措施倾向于不鼓励新的银行信贷,提高了银行的资金使用成本,减少了银行的贷款冲动。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1990年跌到7.4%,1991年跌至2.3%。
  由于信用过快过急收缩,日本泡沫经济于1991年开始崩溃。首先是股市开始下跌,随即房地产价格也开始下跌,市场开始萎缩,并造成了巨额的金融不良债权。日本从此陷入了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
  
  (三)泡沫经济破裂后的经济表现
  20世纪90年代初,股市和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开始经历严重的衰退:1992~1995年的实际GDP增长平均不到2%,1997年实际GDP增长率为0.2%,1998年则为-0.8%。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金融持续不稳定,银行不良贷款日趋严重。1997年,日本5个大的金融机构先后破产或倒闭,经统计不良债权为50万亿日元,给经济和股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实体经济也开始透露通货紧缩的现象:批发物价1992~1996年持续下降,1998年达最低点,为-2.2%。消费物价指数1992~1999年,年平均上涨只有0.6%,1999年则下降了0.5%。
上一篇:我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s/bottom.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