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翻译的影响因素和翻译方法(3)
2016-08-17 01:04
导读:(四)减音法 减音法,即把英文商标中过长的音进行删除的翻译方法。英文商标在译成中文后多易采用两字或三字的形式,双音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
(四)减音法
减音法,即把英文商标中过长的音进行删除的翻译方法。英文商标在译成中文后多易采用两字或三字的形式,双音节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三字商标则多起源于中国传统的老字号,如“同仁堂,“全聚德”等。故把英文商标中过长的音删去是必要的。中文译名可减原名的多音节为二字或三字商标。如McDonald’s旧的音译是“麦克当劳”,就不如节音后的“麦当劳”上口。
(五)增字法
增字法,即在译出主要音节后再加上与商品特征相符合的自得翻译方法。在译出原名的主要音节后,可根据需要加上符合商品特征或是关键意义的字,以突出产品的宣传性,吸引消费者。加字的一条原则是所加的字在意义和音色上要与原商标相称。否则就会画蛇添足,多而不当。例如:Colgate译为“高露洁”,“洁”字体现了牙膏的清洁作用,Pepsi译为 “百事可乐”等都属于使用增词法来进行商标的翻译。
由此看来,尽管商标言语简洁,但翻译起来难度却很大。只有善于揣摩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尊重民族习惯,恰到好处地运用商标翻译的各种方法和技巧,才会使译标在商战中独领风骚,从而引导消费、促进消费。一种好的商品,加上一个动听上口的名字,无异于锦上添花。好的商标翻译体现了翻译技术与审美艺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可带来好的商品效应。
参考文献:
1.郭健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谭载喜.奈达论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3.胡德香.商品名称与广告翻译漫谈[J].孝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4.胡开宝,陈在权.商品名称的
美学特征与英语商品名称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