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转轨、国家与银行制度变迁:两个视角(3)
2016-11-23 01:00
导读:三、国有银行改革研究的两个基石: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成熟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内大多 数学 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主流经
三、国有银行改革研究的两个基石: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成熟经济理论的影响,国内大多
数学者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主流经济理论对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过程的一些片段或者具体故事进行分析与解释,尽管得出的结论或许对有关问题而言非常精辟,或许让人耳目一新,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结论一旦被置人更为广阔的经济体制渐进转轨的背景中去考察,就往往显得捉襟见肘,似是而非。这一点可能很多学者都感觉到了,并为之而困惑。
进一步地,学者们之所以总是关注于局部或者片段,主要的原因大概在于他们认为中国国有银行只有仿效国外商业银行的做法才能最终获得理想经营绩效。在这一推断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移植和模仿成熟市场经济下的商业银行制度安排来改善中国国有银行的制度结构及其效率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制度的移植和模仿可能不会达到预想的效果,世界各国的银行制度也不一定非要趋同。实际上,不同国家银行制度变迁过程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就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而言,其未来变迁的方向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依赖于我们对中国银行业长期演进过程的重新审视和解读。
另一方面,国内学者对国有银行问题的研究更多地从外生的视角来进行讨论,这导致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演进都不是孤立的,一定会与它所存在的系统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也就是说,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解读,任何事物都是内生的。同样,中国国有银行制度演进也并非是孤立的,它与中国经济转型所特有的制度安排有着密切的联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长期视角要求我们立足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考察中国银行业的制度变迁,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银行制度演进的历史来解续他们的银行制度为什么会形成目前的运作模式,同时比较中国银行业制度演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性,从而得出是否中国的银行制度一定要按照国外商业银行的模式来构建。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发现,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银行业制度演进过程具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一直依附于国家(政府)。银行业的依附发展观是中国银行制度变迁史的一大主线,同时也是我们考察转轨经济下中国银行业制度变迁的一大主线。
内生视角要求我们充分考虑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特殊性,以及银行制度在其中所处的独特地位,超越标准的经济学界限而扩展到法律、文化、制度等层面,从而在一种崭新的金融
政治经济学范式下研究中国国有银行改革问题。
总之,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是研究中国国有银行制度变迁的两个基本的视角。我们相信,建立在长期视角和内生视角基础上所得出的结论将会是全面的,发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