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2)
2016-11-26 01:06
导读:(二)“技术外溢”理论 “技术外溢”理论认为,一国在普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各类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不能获得外溢到其他企业的知识所带来的收
(二)“技术外溢”理论
“技术外溢”理论认为,一国在普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各类企业特别是高技术企业不能获得外溢到其他企业的知识所带来的收益。生产技术外溢即一企业所产生的知识能够被其他企业无偿的占用,这一企业实际上也在进行某种额外产品――知识的边际社会收益的生产,但这种收益却不能形成对企业的激励。这时,国家给予这类企业补贴就可以有效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使它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这种技术外溢对国家来说,可能意义更大,因为技术外溢可以通过产业的关联效应(前瞻、后顾、和旁侧影响)把技术进步扩散到国民经济的各个层面,从而提高整个国际的经济实力。应当指出,“技术外溢”理论中的补贴专指对企业的生产补贴。此外,更为直接的出口补贴也可以通过影响外国竞争对手的决策行为和理论转移效应获得额外收益。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际运用
张 敏: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外国市场进入限制和强制性技术转让,对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旱期发展起了关键作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日本政府主要通过通产省限制外国竞争者进入本国市场以及通过获得外国技术和技术诀窍,谋求建立一个有竞争力的半导体产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拒绝所有设立外国独资子公司和外国厂商拥有多数所有权的合资企业的申请,也不允许外国人购买日本半导体厂商的股票。同时政府通过高关税、限制性配额等政策限制外国产品向本国市场渗透。通过排他性的定制程序、“购买日货”的政府采购要求和“政府强制”政策,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也受到管理。美国厂商能在种种限制条件下进入日本市场的代价,是必须允许日本使用高技术和技术诀窍。通产省要求外国厂商向所有要求获得某一技术的日本企业颁发经营许可,还根据交易涉及的日本厂商是否愿意将自己的技术进展通过分许可协议扩散到其他日本厂商来决定是否允许某项交易。这些政策总的结果是先进技术有控制地扩散到整个日本半导体产业。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种封闭的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优势,使日本厂商能够在国内达到世界规模的生产能力.然后进军外国市场,而外国厂商则不能利用技术优势步并将其转变为长期的市场力量。日本半导体产业建立后,政府通过为厂商提供低息长期贷款,减免税收,放松反托拉斯政策,引导国内消费市场需求等方式,促进半导体产业形成规模,动态发展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
美国历来都积极倡导自由贸易。但在某些领域中,如对农业技术进步、国防和国家安全导向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新兴产业的建立与发展中,美国政府确实发挥着主导作用。而超级“301”条款作为改变竞争企业间战略博弈结果的手段,被普遍认为是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一个非常出色的运用。特别是对被称为“美国经济脊梁”、技术创新成果在数量上占全美55%以上的中小企业的扶持,更是非常重视。美国政府先后通过了《小企业经济政策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一系列法律法规,推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并组织实施了SBIR(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ATP(先进技术计划)等一系列项目计划,支持中小企业风险贡献大的高科技项目,帮助它们把研究开发的成果商品化。
印度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成功利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典范。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指导下,印度对其软件产业实施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使印度软件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得到迅猛的发展。主要措施有: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则力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对软件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重视对国际市场发展态势的研究,为有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开辟软件出口渠道。这些政策实施的直接结果是使印度软件产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均得到很大的发展。 四、战略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推行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