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2016-11-26 01: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
摘 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适当运用关税、补贴等贸易措施将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发达国家通过“利润转移”理论和“技术外溢”理论,从而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使战略贸易政策得到切实的实施。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必须具备相关条件,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中国都有应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必要性。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发达国家;实际运用;我国对策
  
  战略贸易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贸易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这个时期,国际贸易经济学家努力把寡头竞争以及其他形式的不完全竞争纳入国际贸易及贸易政策的正式分析。以完全竞争为基础的传统贸易理论不能有效的解释部门内贸、两个相似国家存在的大量贸易等现象,更不能成功地把一些重要因素入规模收益递增、“干中学”、研究与开发、厂商之间的战略竞争纳入模型去分析。要正确处理这些问题,必须把不完全竞争引入其中。对贸易政策的分析表明,寡头市场结构具有其他市场结构所没有的作用。这就得出了有关战略贸易政策的博弈论的核心观点:旨在改变寡头厂商之间的战略相互作用的干预本身能够成为贸易政策的重要基础。
  
  一、战略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
  
  战略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能影响或改变厂商之间战略关系的贸易政策。战略关系是指厂商之间都意识到相互依赖的关系。更正式的说,一个厂商的收益或利润必然会直接受到其他厂商战略选择的影响,而对这一点各厂商都心里有数。所以,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不可能产生战略贸易政策,完全垄断条件下也不可能产生,除非考虑潜在的进入。垄断竞争是否有可能产生战略贸易政策,这取决有关模型怎么样建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核心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借助研究和开发补贴、生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征税、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可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转移其垄断利润。即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国家不但无损于其经济福利,而且还可能提高自身的福利水平。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是以内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利润转移理论和外部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外部经济理论为其理论核心,主张政府应根据本国情况有选择地运用战略出口政策、战略进口政策和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政策。
  (二)战略贸易政策理论的政策主张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某种干预手段改变或者维持不完全竞争企业利益的某种战略行为,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取最大利益的方向转变。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租”的存在。一国政府可以通过某些立法使原本属于别国企业的垄断利润经济租变成本国企业的利润,或者消费者的福利,或者政府的收入。一国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使本国企业所获得的经济租越来越多。二是“外部经济”。如果一个部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中其他部门或者产业的发展,而这个部门又没有办法从其它产业的发展中得到好处,它就是一个有外部性的产业,它的发展应该得到扶持,因为它为这个经济所作的贡献应该有所补偿。外部性之所以成为外贸政策的一个关注焦点,是因为当外国政府对某一个有外部性的产业进行支持的时候,这个产业将得到发展并占据国际市场,本国的相关产业就很难发展了,此时,不仅本国的出口将受到打击,有益的技术外溢也不可能发生了。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发达国家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利润转移”理论
  “利润转移”理论认为,在存在垄断竞争的世界市场上,一国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把垄断利润从外国公司转移到国内,从而在牺牲外国公司福利的情况下增加本国公司的获利。以关税为例,由于世界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产品的差异性使各国的厂商在某些产品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并利用垄断力量把产品的价格定得高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国就可以通过征收关税把外国厂商原本要从本国消费者手中赚取的那部分超额利润转移到本国政府手中。这时国内既不会发生扭曲(消费者剩余不变),又可以获得全部租金,从而提高本国福利水平。
上一篇:微观因素的变动对粮食生产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