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询价发行方式对IPO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3)

2016-12-19 01:09
导读:首先,论文对现有的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国外理论的研究成果,找出我国IPO效率扭曲的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本身的效率较低、市场

  首先,论文对现有的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通过国外理论的研究成果,找出我国IPO效率扭曲的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的证券市场本身的效率较低、市场的资金充裕度不足等问题的存在,至使国外理论对IPO的抑价问题的研究成果,并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需要在制度上对发行方式进行改革。
  其次,本文选取的是市场较为稳定的2007年的截面数据,考虑到截面数据在政策上存在一定的连续性。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虽然也采用询价发行方式,但IPO效率却很低,存在较高的初始收益率。
  最后,通过信号理论筛选出财务变量和市场表现变量,分别是发行前一年的资产收益率PRE—ROE、每股净收益EPS、发行价格P0、市盈率P/E、发行规模、中签率,其中除了发行价格和中签率对初始收益率的相关性较为明显之外,其他变量的相关性很弱。说明,在我国的询价制下,投资者的投机性为明显,价值投资观念淡薄。市场化程度不高,询价发行的价格一般都为价格上限,与以往的网上定价发行有相似之处;发行规模有限,发现发行规模较大的公司的中签率较高,并且大盘股可以有效地抑制初始收益率过高的现象;没有制定有效的后市支持策略,不能对承销商做出约束;承销商和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依旧很明显。
  
  参考文献:
  [1] Baron. D.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 issues. Journal of Finance. 1982(2):955-976.
  [2] Baron, D.P., 1982.A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 Issues. Journal of Finace37,955-976.
  [3] Aggarwal. R, P. Rivoli. Fads in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market. Financial Management. 1990,(19):45-57.
  [4] Aggarwal, Reena. Stabilization activities by underwriters after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 2000,(55):1075-1103.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5] Shiller. R. Speculative prices and popular models. Journal of Economic.1990,(4):55-65.
  [6] Grinblantt.M,C. Hwang, Signaling and the pricing of new issues. Journal of Finance. 1989,(44):393-420.
  [7] Ritter. The “Hot” Issue Market of 1980.Journal of Business. 1984,(57):215-240.
  [8] Ritter.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 1991,(46):3-28.
  [9]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测多及其可能原因解释[J].经济研究,1997,(12).
  [10]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以及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和原因[J].金融研究,2000,(8).
  [11] 陈孟工,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长期投资回报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0,(1):29-41.
  [12]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裂与流动性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 杨德勇.金融效率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14] 于增彪,梁文涛.股票发行定价体制与新上市A股初始投资收益[J].金融研究,2004,(8).
  [15] 张兵.中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6] [加]德拉霍(Draho,J.).IPO决策——企业为什么要上市以及上市的时机和步骤[M].李建标,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上一篇:从日本再生墨盒案看专利产品的修理与再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