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部地区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016-12-22 01:2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中部地区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培育劳务品牌是
摘 要:培育劳务品牌是提高劳务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保证,而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优势、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相应的政策优势。劳务品牌的培育依赖于建立有序的劳务市场,完善的劳务市场信息网络的推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人文资源优势,加大对劳务人员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提高劳务人员整体素质来提升劳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劳务品牌;核心竞争力;劳务经济;中部战略
1 培育劳务品牌的必要性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00万民工涌入广东,到20世纪90年代东北三省数十万下岗工人全国各地找工作,再到前几年出现的用工荒,可以讲,这都是一种无序流动。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一是引发一系列治安问题。首先是劳动力的无序流动导致就业市场鱼目混珠、管理困难,为各种犯罪提供了条件;其次是造成了一些没有犯罪动机的人被迫犯罪,务工人员盲目外出找工作,所带的经费有限,如找不到工作,生活便无着落,加之缺乏有效的社会救助措施,为了生存被迫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第三是目前企业用工主要是靠亲朋好友、或同乡同宗的相互推荐,这样容易形成各种宗族势力和团伙,为团伙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犯罪提供了温床,从而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
社会保障无法落实,工作的不稳定性和流动性造成了外出务工人员本人无法交纳保险,用工单位也无法交纳,
劳动保障部门监管成本极大,社会保障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加大了
交通运输的难度和成本,也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找工作的成本。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是无法及时掌握市场用工需求,缺乏知识和技能自我更新的动力,难以适应新兴岗位,导致一部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人,而部分劳动力由于缺乏相应技能难以找到工作,形成“用工荒”等现象。
这种劳动力无序流动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劳务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劳务市场无序为有序,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要着力在本区域内培育各类有资信、有竞争力、能按市场经济规则运作的劳务公司,并支持、鼓励这些劳务公司培育自己的劳务品牌,同时对其加强监管。对于那些承担了一定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劳务公司,政府应在税收政策、准入门槛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倾斜。督促劳务公司依法与用工单位签订
用工合同,提供服务并承担法律责任,收取劳务管理费用并代交保险金等。这样用工单位所需的服务能得到保障,外出务工人员也能解除后顾之忧。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外出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状况,变劳务市场为有序循环流动,从而为培育劳务品牌打好基础。
2 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优势
(1)中部地区的区域优势。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六省。中部土地面积10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0.7%;拥有3.61亿人口,占全国28.1%;位居中国版图的中心。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优势是连贯南北,承东启西,拥有人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2)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优势。一是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较高,在中国高校排名前100的高校,中部六省占据其中的18席。其中湖北7所;湖南4所;安徽2所;河南2所;山西2所;江西1所;二是中部地区拥有为数不少的技术工人,中部地区是传统工业较发达的地区,拥有相当数量的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其中一批随着国有企业的改制而下岗,这批技术工人是中部培育劳务品牌的中坚力量;三是在中部地区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力,农村大量剩余劳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是发展中部县域经济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优势所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政策优势。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为了增强中部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中央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持中部企业发展境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鼓励中部6省建立外派劳务基地,推进外派劳务品牌建设。并确保有计划地加强对中部企业的业务培训、政策培训,每年为中部地区培训技术工人5万名,这是中部地区培育劳务品牌的一大政策优势。同时各级地方政府普遍都认识到通过鼓励农民外出务工,使农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学到技术,积累资金,可以为人口城镇化建设准备物质条件和思想条件,因此也乐于制订一些有利于培育劳务品牌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