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机制研究(4)
2016-12-30 01:15
导读: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为解决跨部门的环境问题及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的协调提供制度框架。要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解决获益地区或主体对受益地
构建利益协调机制,为解决跨部门的环境问题及部门间、行业间、地区间的协调提供制度框架。要用计划、立法、市场等手段解决获益地区或主体对受益地区或主体的利益补偿,促进区域共同发展,体现生态保护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把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利益进行分割,获益方对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牺牲的一方进行补偿协调,以维持“义务与权益”的平衡。
(4)建构利益约束机制。
利益约束机制就是在环境资源管理中,通过一定的利益机制直接对不同利益主体对环境资源消费进行限制和约束,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环境消费合同当事人权利的约束,以促进了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竞争,刺激利益主体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开拓环境资源管理消费市场的机制。
建构利益约束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即“污染者付费”和“实用者付费”制度,最终目标是以向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收取相当的环境资源费,实现对环境资源消费单位的利益约束,从而通过利益导向来促进环境资源的再生、恢复、整治和养护,实现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尹昌斌等.环境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思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8,(02).
[2]@常纪文,蔡守.目前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对策思想研究[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9,(01).
[3]@彭善枝,任晓华.从可持续发展谈中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决策思路[J].资源科学,1999,(04).
[4]@王岩,赵海东.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探索[J].科学管理研究,2001,(06).
[5]@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资源法的价值取向[J].东南学术,2004,(03).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