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机制研究
2016-12-30 01:1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机制研究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环境问题的实质
摘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当前,要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就必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利益手段来管理。根据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不相容的成因,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境资源管理;利益不相容;利益机制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一个经济问题。当前,要解决环境资源问题,就必须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运用经济利益手段来管理。根据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不相容的成因,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采取有效的激励约束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机制,对于防治环境污染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构建环境资源管理的利益机制就成为我国资源环境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1我国环境资源管理的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基于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我国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经过努力,近年来,中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开始减缓,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有了明显下降,部分流域污染治理初见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开始得到改善,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1)工业污染防治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战略正逐步实现“四个转变”,即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系统控制转变,从浓度控制向总量和浓度控制相结合转变,从点源治理向流域和区域综合治理转变,从简单的企业治理向调整产业结构、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转变。2005年,中国关停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钢铁、水泥、铁合金、炼焦、造纸、纺织印染等企业2600多家。
(2)强化城市环境保护。
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使城市环境逐步改善,部分城市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到2004年底,全国城市绿化覆盖率为31.66%,绿地率为27.7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7.39平方米,分别比2000年增长3.51%、4.05%和3.7平方米,其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翻了一番。
(3)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我国政府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
林业发展指导方针,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启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8.21%,森林蓄积量达124.56亿立方米。
在水土保持方面,“十五”期间,全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2万平方公里,综合整治小流域11500多条,建设基本农田40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和水源涵养林1533万公顷,建设拦沙坝、坡面水系等小型水土保持工程350多万座(处),淤地坝7000座。
但是,由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也正处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矛盾十分突出的时期,环境污染总体水平较高,生态退化的趋势并未停止,环境保护的能力和体制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1)水环境污染严重。
在水环境方面,中国主要河流有机化污染普遍,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2)大气环境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在大气环境方面,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少数城市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污染程度居高不下。据统计,全国城市有大约四分之三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三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我国城市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60%的大中城市TSP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8%的大中城市二氧化硫浓度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