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反倾销的市场转移效应引致的贸易保护(2)
2017-03-12 01:02
导读:三、倾销保护引起的市场转移效应分析 下面我们使用一个模型来解释反倾销保护如何引起出口企业的市场转移效应。假定一,有3个国家分别为A、B、C,都生
三、倾销保护引起的市场转移效应分析
下面我们使用一个模型来解释反倾销保护如何引起出口企业的市场转移效应。假定一,有3个国家分别为A、B、C,都生产同一种产品。A国是净出口国,它生产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的消费,同时还有超额部分提供给B国和C国,总出口量为Q,用横轴表示。其中对B国的出口量为QB,并沿着横轴从左到右表示向B国的出口量在增加;对C国的出口量为QC,沿着横轴从右到左表示向C国的出口量增加。在B国和C国市场上,产品供不应求,即B 国和C国对产品有超额需求,两个国家是净进口国。用DB表示B国的超额需求曲线,用DC表示C国的超额需求曲线。假定二,A国市场上产品的国内价格较低,并且低于B国和C国的国内价格。假定三,B国和C国的产品供给量在短期内既定的。
在以上假定条件,且自由贸易时的情形(如图1)
图1反倾销的市场转移效应
A国在两个市场的出口量和出口价格是由B国和C国的超额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在均衡点E时,A国向B国的出口量为QB1;向C国的出口量为QC1,两个市场均衡价格相等,即PB1= PC1。
考虑实施反倾销保护的效应:
假定B国对A国的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t,而C国仍对A国的出口产品实行自由贸易。这时,在B国市场上,A国的产品出口价格将由PB1上升到PB2= PB1 t,A国产品在B国的销售量就会下降。又因为我们的假定三(B国的产品供给在短期内是既定的),所以B国对A国产品的超额需求下降,由点E移到E1,相应地,A国对B国的出口量从QB1下降到QB2。在A国市场,产品已经处于超额供给状态。为了转移国内过剩的产品,追求更高的利润水平,A国将会把以前出口到B国的这部分产品转移到C国,从而导致C国市场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从QC1增加到QC2,导致C国市场产品价格从PC1下降PC1到PC2,价格下降引起C国消费者对A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超额需求量从点E移到E2。从以上可看出,由于B国的反倾销保护使A国减少对B国的产品出口,而为了转移国内的这部分剩余产品,A国会将这部分被B国市场挤出的部分出口到对其还没有实行倾销诉讼的C国市场,因此进口国的反倾销保护措施的实施将会引发出口国市场转移效应。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四、结论与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欧盟的反倾销保护的确会导致中国对其自行车出口量的大幅度下降,中国的自行车出口市场明显地转移到未对中国自行车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国家。因此,当遇到一国对我国产品实施反倾销时,贸易转移有利于我们弥补反倾销带来的损失,但是,在这些国家还没有对我国提出反倾销诉讼时,我们自己应提高警惕,避免因过量出口而导致对我们出口产品遭到倾销指控,从而失去进入到这些国家的机会。所以,要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做好反倾销调查申请预警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一)GDP增长率
它是衡量一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流量指标,也是反映一国综合实力的度量指标,衡量一国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大小和产品出口能力强弱的综合性指标。当出口国的GDP增长率较高时,说明出口国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出口国厂商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产品出口,这样容易引起进口国厂商提出反倾销申请。当出口国的GDP增长率下降时,表明出口国宏观经济发展不景气,导致企业缩小生产经营规模和减少产品出口。这时,对进口国产生的竞争压力会大大减轻,不容易引起进口国厂商提起反倾销申请。
(二)产品价格与数量函数的变化率
该项指标是反映产品竞争力变化的流量指数。当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出口数量下降,表明该出口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对进口国同类产品市场的冲击力减轻,进口国提起反倾销申请的几率较小。但当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出口量增加,就意味着该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对进口国同类产品形成威胁的可能性增强,进口国厂商提起反倾销申请的几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