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问题与障碍思考

2017-03-23 01:0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问题与障碍思考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企业绿色管理是
摘要:企业绿色管理是指以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绿色管理是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途径,但我国企业目前在推行绿色化管理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真正的绿色产品因为投入较大、价格偏高而在国内市场缺乏竞争力,从而限制了国内绿色产品的市场容量,而达不到环保标准的产品又不可能在国际市场参与竞争,这使很多企业在追求短期利益的同时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绿色管理;可持续发展;障碍
  
   2007年环境绿皮书《2006年:中国环境的转型和博弈》披露:在反映各国政府在环境方面表现的世界环保绩效指数的排名中,中国在全球133个国家中仅列94位。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意识到,环保已成为今天中国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中国资源和能源的过度消耗,中国生态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已明显制约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环境问题已是迫在眉睫的危机。因此,在这个宏观背景之下,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已不容质疑,但同时也存在阻碍企业绿色管理推行的现实因素,这是我们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企业绿色管理的基本含义
  
   “绿色”是基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概念,虽然学术界没有给出一个权威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绿色”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一个概念,用来指代较高质量环境以及有益于环境的观念、行动和成果。国内关于“绿色管理”的研究形成了几种主要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绿色管理是以树立企业的绿色价值观为灵魂,以使用绿色技术为核心,以开展绿色营销为关键,以获取社会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认证为标准,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为目标的一种全过程管理;第二种观点认为,所谓绿色管理就是企业根据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树立生态环境保护观念,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绿色管理的含义是注重对生命、资源、环境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消除污染、节约资源,并推出绿色产品及服务,扩大绿色市场份额,树立绿色公司形象。第四种观点认为绿色管理是指企业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前提而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这几种观点的共同点是绿色管理意味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始终考虑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减少和降低污染作为绿色管理的中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国民生活质量的整体提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我国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重大现实意义
  
  
  1.企业推行绿色管理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据世界银行测算,从1980年至2000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但中国也由此付出了资源消耗、高能耗和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2007年环境绿皮书指出,我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城市水域受污染率达到高达90%以上,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环境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每年约占GDP的10%左右。我国耕地面积以平均每年约160万公顷的速度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另据统计报告,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球4%,但消耗的一次性能源约占全球的12%,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使中国面临严重的资源和能源危机。
  《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指出:中国能源和资源被超常规利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非常严重。2006年初,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相提并论,即“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必须实现“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总纲”同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全面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上一篇:“资本柏林墙”摇摇欲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