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2)
2017-05-03 01:09
导读:竞争优势理论并没有如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运用。竞争优势主要是讨论各国间的同一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主要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冲突和
竞争优势理论并没有如比较优势理论那样被广泛运用。竞争优势主要是讨论各国间的同一产业在世界市场上发展的现实态势。主要论证了国家间产业冲突和产业替代的因果关系。
尽管在经济分析中,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区分的两个概念,但是在实践中,它们联系密切,往往是不可分割的:一是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即比较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二是一国的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够得到很好的体现,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反之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很难形成和保持国际竞争力,一些国家原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由于国际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失去国际竞争力的情况就证明了这一点;三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的生产率的比较。
2、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经济分析基础。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是在承认各国各产业间存在比较优势,而且承认比较优势对国际产业分工的基本格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着重研究和分析各国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态势,以及影响各国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二)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四阶段的学说
迈克尔·波特不仅给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准确的定义,而且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四阶段学说,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阶段大致分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其中,前三个阶段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上升时期,后一个阶段属于衰落时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1、要素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得益于某些基本的生产要素,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等。
2、投资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确立以国家及其企业的积极投资意愿和能力为基础。
3、创新驱动阶段。在此阶段,企业不仅运用和改进从其他国家获得的技术,而且创造和发明新的技术,技术创新成为驱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主要动力。
4、财富驱动阶段。此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衰落的时期,其驱动力是已经获得的财富。一些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或操纵国家政策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广泛地发生企业兼并和收购事件是向财富驱动阶段转变的一个迹象,兼并造成了发展的假象,实际上并没有从根本上增强现有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往往有损于未来的创新。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迈克尔·波特关于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六因素分析。他经过对许多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研究后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六个方面的因素,为此,他提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六因素模型的基本观点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决定并影响着产业国际竞争力,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包括以下六个:
(1)生产要素的状况。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金融资本及基础设施。如何开发和更新高等要素已经成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定条件。
(2)需求状况。这类因素是指国内市场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一个国家的消费需求特性,影响该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一是来自于各国消费的“时间差”,二是来自于各国消费需求结构的“规模差”。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这类因素主要是指原材料、零部件等上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上游产业的存在为下游产业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上下游产业的紧密合作,也会增强双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企业的经营战略、结构与竞争方式。这类因素是指企业的组织结构、战略决策特点及竞争程度所赖以存在的国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