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对FDI、技术溢出及福利(2)
2017-05-05 01:10
导读:表示本国政府没有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时的技术溢出率均衡点。在该点,两企业的支出分别是g 1 和p 1 。 在第二阶段(产出阶段),两个企业进行古诺产量博弈
表示本国政府没有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时的技术溢出率均衡点。在该点,两企业的支出分别是g
1和p
1。 在第二阶段(产出阶段),两个企业进行古诺产量博弈,即都在第一阶段技术溢出均衡基础上决定产量水平,使自己的利润目标最大化。在该阶段博弈中,产量是两个企业边际成本的函数。图b中,RF
H和RF
F分别是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产量反映曲线,RF
H1和RF
H3分别表示没有技术溢出的高成本情形和无知识产权保护时技术溢出的低成本情形,C和D分别是古诺均衡点。可以看出,不存在技术溢出前,由于本国企业的高成本生产,均衡产量较小,外国企业的产量因为技术优势而在本国市场上占有主要份额;随着技术溢出,本国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降低,反映曲线向外推移,均衡点移动到D点,本国企业的产量增加,市场份额上升。因此,两个企业均衡产量的差异与它们各自的边际成本差异成比例。随着均衡技术溢出率增加趋于100%,即本国企业获得接近完全的技术溢出时,本国企业的产出开始趋近于外国企业。 总结以上得: 命题1:Nash—Counot博弈的第一阶段,两个企业为获得和预防技术溢出选择最优支出的博弈决定了均衡的技术溢出率水平。 命题2:均衡的技术溢出率水平决定了第二阶段Nash—Counot博弈的均衡产量。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溢出率均衡变动 以上是假定发展中国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时两阶段博弈的情形。现在我们把知识产权保护变量加进模型后,分析技术溢出率均衡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如何影响两个企业的产出水平? 发展中国家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增加本国企业的技术模仿成本,降低技术溢出率,而使外国企业预防技术溢出的成本减少,从而改变Nash-Counot博弈的技术溢出率均衡和市场的产出均衡. 在第一阶段,知识产权保护影响每个企业的支出决策以最大化第二阶段的利润,支出上的变化直接影响技术溢出率的均衡水平。由于外国企业预防技术溢出的决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公共政策的互为补充,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外国企业同样的支出,可以更为有效地降低技术溢出率水平,因此外国企业有积极性增加支出;而本国企业同样的支出所能获取的技术溢出率下降,因此本国企业的支出意愿下降。图a中,作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反映,外国企业支出更多以减少技术溢出,由于本国企业的支出是外国企业支出的函数,因此反映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均衡点位置从s
*点移动到s
*’点,本国企业的支出和技术溢出率都下降了(图中箭头“ ”和“-”表示技术溢出率的增减方向)。因此,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外国企业预防技术溢出,却使本国企业获得技术溢出的难度增加。 在第二阶段,由于本国企业获得技术溢出率下降,因此其边际成本比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时高,而比没有技术溢出时还是有所降低的。根据技术外溢理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FDI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带来技术上溢出,使得发展中国家技术有所提高。在图b上可以看到,RFH2代表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采取后本国企业的成本反映曲线,两个企业的古诺均衡产量点移动到正点。很明显,在该点,本国企业的产量相比较无知识产权保护时的D点减少而外国企业的产量增加。图b的分析采用的是比较静态分析,如果考虑两个企业产量反映曲线的动态变化,图c上两个企业的产量反映曲线在长期都会根据对方的产量变化而做出调整。调整的结果是产生了两条新的反映曲线RF
H’和RF
F’,其均衡产量点是G,相对于点F,本国企业在长期产量的下降幅度更大,这取决于长期内技术差距的大小。如果长期内本国企业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技术的吸收能力或自主创新能力,缩小了同外国企业的技术差距,产量的下降幅度会减小。 因此,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影响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为获取和预防技术溢出的支出行为使技术溢出率水平下降。技术溢出率水平下降改变了两个企业产出的均衡点,本国企业产量降低,外国企业产量增加。 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 相关文献对知识产权保护与福利关系的探讨更多的是经验研究,但由于变量选择、样本数据获取和模型构建存在差异,结果自然存有争议。本文的框架把知识产权保护与对FDI的进入条件的改善结合起来进行福利分析,试图在理论上折衷以上争议。 按照本文的假定,外国企业对发展中国家选择采取FDI形式,是出于拥有的技术优势考虑,但是最初的技术差距会因技术溢出而减小,差距越小,外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的门槛越高,占有的市场产量越少(图b中D点),越不愿意采取FDI的形式。如果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本国企业获取技术溢出的难度增加,而外国企业的均衡支出增加,导致技术溢出率水平下降,此时的技术差距要大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时的情形。比较而言,知识产权保护使外国企业以FDI进入的条件下降,原来因无知识产权保护而缺乏FDI的项目变得有利可图,使得更多FDI进入的可能性增加。并且知识产权保护越严格,FDI的进入条件越趋近于初始的技术差距,FDI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流量越大。 知识产权保护、FDI进入对发展中国家的福利影响主要取决于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比较。①若知识产权保护只增加很少的FDI流量时,消费者的福利和生产者的福利都会减少,发展中国家的福利会恶化。原因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了技术溢出率水平,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市场产量较少,利润受到损失。而外国企业由于技术垄断提高产品价格,损害本国消费者福利。图d中H到I点代表总福利为负的情形,但随着更多FDI的进入,总福利的恶化状况有所改善。②若知识产权保护使本国FDI增加,起初消费者新增福利会大于生产者的福利损失。这是由于新的FDI进入会加强市场竞争,产品产量增加而价格降低。图d中I到J点表示总的福利水平随着 FDI的进入而增加。③但是FDI的进入存在最优临界点,超过这个临界点,消费者的剩余增加会小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总的福利会水平会恶化。图d中J到K点就表示本国的福利水平随着更多的FDI的进入而减少。可能的解释是,FDI相对于本国具有技术优势,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使本国企业获取的技术溢出有限,长期来看,本国企业会被淘汰出市场,市场完全让位于外国企业。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看,这样的结果只能带来本国未来更大的福利恶化。 命题3: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降低FDI的进入条件,增加了FDI进入的可能性,通过对本国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得失比较可以发现对本国福利影响的不同情形。 结论与政策意义 本文采用Nash—Counot模型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政策含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会改变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支出行为。从而决定新的技术溢出率均衡水平和本国的福利水平。具体来讲,随着发展中国家加强知识产权的实施,外国企业增加了预防技术溢出的支出而本国企业减少了获取技术溢出的支出,结果导致技术溢出率水平下降和本国企业的市场产量减少。然而,技术溢出的下降和本国企业产量的下降并非绝对会恶化本国的福利水平。技术溢出率的下降也会降低外国企业进入本国的门槛,促进更多FDI的进入,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会随着更多新FDI的进入而提高,但达到一定程度,福利水平会趋于下降。 该结论提供了多方面的政策启示: (1)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战略应区别对待不同行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反应,把握技术溢出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Mansfield(1995)通过对美国制造业的经验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在所有部门都发挥重要作用。例如,汽车产业由于技术的复杂性而使模仿成本昂贵,因此对知识产权保护缺乏敏感。但在其他一些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比如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电气设备业、制药、化妆品、医疗保健品和
化学制品等。Mansfield(1994)一项研究还发现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目的。例如,包括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