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3)
2017-05-10 01:03
导读:四、非洲市场 非洲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非直接投资总额已达15.95亿美元。2005年,投资额达4亿美元,占总额的3.3%。
四、非洲市场 非洲已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地区。截至2005年底,我国对非直接投资总额已达15.95亿美元。2005年,投资额达4亿美元,占总额的3.3%。我国和非洲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很大。非洲多数国家工业化水平低,工业产成品价格高,产业与技术梯度低于中国,是中国产品、设备、技术、资本转移的最佳地区。 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对非洲投资的产业战略应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着眼于我国经济增长中越来越突出的资源供求矛盾,有选择地投资于进口替代型的资源开发业,充分利用非洲的矿产、森林、
水产、海产、动植物资源等;二是顺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向非洲转移国内成熟产业、生产能力过剩产业,实现产业的梯度大转移。目前我国企业在非投资的资源开发、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纺织、服装、日用消费品、医药产品、五金工具、小型农机具等领域已有较好的基础,在继续投资于我国具有成熟技术和低成本竞争优势产业的同时,还应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并利用非洲国家与欧美贸易的各种优惠条件,实现贸易转移。 苏丹是我国在非洲重要的投资市场之一,2005年我国对苏直接投资9113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总额的23.27%。我国石油企业已经开始与苏丹在石油开发方面进行合作。目前苏丹推出了122个投资项目,包括电力、道路、桥梁、海运、河运、铁路、城市给排水、通讯、农业、工业和畜牧业等基础设施吸引外商投资。我国企业在扩大苏丹石油领域投资的同时,应该积极向上述领域扩展。 尼日利亚作为世界第六大原油生产和输出国,经济单一,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目前已成为我国对非洲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之一。2005年,我对尼日利亚直接投资达5330万美元,占我国对非洲投资的13.6%。对尼的投资应该以我国在尼建立的莱基自由贸易区为依托,在加大石油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积极输出中国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纺织、家电等产业的发展,这样不但可以带动国内剩余产能的合理转移,而且还可以在充分利用尼日利亚各种优惠政策的同时,借助其国际销售渠道,扩大产品在欧美等市场的份额。 南非的能源工业基础比较雄厚,技术也比较先进,但是南非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矿业和制造业发达,轻工业和纺织业则相对落后。南非具有先进完备的基础设施,其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以及通讯方面的能力,为投资南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我国与南非的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方面,对南非的投资力度较小,2005年,我国对南非投资仅为4747万美元,占对非洲投资的12.12%。目前正处于经济调整增长期的南非共同体市场需求很大,在制造业、加工业、电信业、矿产业、建筑业、农业、旅游业等方面都需要投资发展。我国企业对南非的投资应抓住机遇,发挥我国在上述产业具有成熟技术和低成本竞争的优势,并辐射国内相关产业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