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定价模型探索
2017-05-30 01: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医药定价模型探索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随着人民“看
【摘要】 随着人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呼声日益高涨,药价贵一度成为两会热点问题。文章在深入分析药品行业的基础上,探询了药价虚高的原因,由此引申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最后提出了具体的药品行业定价模型,以期望对解决医药虚高问题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药价虚高 以药养医 政府定价
一、药价虚高原因探寻
1、现行流通链的历史形成
(1)计划模式:1949年后。这一时期,医院补偿的主渠道是财政补助,药品加成收入位次。药品流通渠道非常的烦琐,其所提供的医疗保障水平低。(2)混乱模式:从1979年开始,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已充分暴露。医疗机构和药品营销之间的回扣、折扣促销和处方促销产生了大量“灰色利益”。此时医院的收入来源有三个:一是国家财政补助;二是服务价格收入;三是药品加成收入。(3)以药养医模式:也就是现行的模式。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国企改革。给医院的财政补助水平相对下降,服务价格大多低于成本,医院的经济来源主要是靠药品的利润。因而,“以药养医”的模式与药价的虚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药价虚高原因探索
药品从出厂流经各级代理商,再通过招标机制进入医院,最后到达患者手中,这便是药品到医院的基本流通链。但看似简单的流通链,在医院“以药养医”的模式和15%加价的政策下(即卖价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15%),医院不得不选择高价药为自己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形成“虚高价一”;而代理商为了打通药品的销售渠道,则通过回扣方式买通医院。药厂研发能力下降,生产成本得不到控制,这又形成了“潜虚高价”这三个虚高价便构成医药最终虚高的来源。具体用两条药价链来表示如图1、2所示: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在药品行业中实际上存在两条药价链。一条是实际链,一条是账面链。这两条链中的药品价格均指同一种药,药价均来源于实际情况。实际链中这种药的出厂价为20元,一级代理商自留10元利润,以30元卖给二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把“灰色利益”都加到药价中去,以80元进入招标机构。招标机构加5元招标成本,既为85。最后在国家15%的加价政策作用下,药品到达患者手中为98元。但是,国家对各级代理商的利润是有严格控制的,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实现的呢?由此便引申出了账面链,即厂家为了配合代理商工作打开药品销路,他们在出厂时就把中间灰色利益算了进去,由此出厂价就变成了60元,接下来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显然,60元的出厂价是一个虚高价,这是不合理的。
由此可见,药品行业虚高价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家规定的15%加价政策,使得医院在同类药品中选择价高的药品。二是国家规定的企业自主定价政使得厂家高标价得以实现。这两条便构成了药品行业虚高价的根本原因
二、政府定价P的提出及可行性论证
1、P的提出
由此看来,要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医院的15%的加价政策应该被取消,这样医院便没有了选择高价药的动机;同时,企业也不应该被赋予自主定价的权利,而应转变为政府对药品行业药价的评估。但直接为企业的药品定价,企业间势必缺乏竞争机制。由此,假设政府通过制定终端价使药价得以控制,又间接调控药企的发展,那么问题是否可以得到解决呢?在降价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政府的能力问题。同时,不能因为降价而限制了药厂的发展。所以,应在政府定价以后,考虑到医院、政府、厂家,此方案是否依然具有可行性。为提出政府定价P,先引入市场规制模型(见图3)。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市场规制模型的引入
(D)P:社会总体对某种药品的需求曲线;AC(Q):单位企业生产该药品的生产曲线;O’代表该种药在市场上的总需求;对应的q为平均每家企业的生产量,相应的有平均生产成本AC;若有另一家企业的进入,那么平均每家企业的生产量减少到q’,相应的有一个平均生产成本AC’;Y为出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