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商投资的新特征及其分析(2)
2017-06-21 01:02
导读:三、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趋势日渐显现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能迅速将不同国家
三、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趋势日渐显现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有两种方式:绿地投资和并购投资。与绿地投资相比,跨国并购能迅速将不同国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集中起来,利用双方的互补性资源,减少研发领域的重复投资,通过管理和财务的协同效应获得战略优势;能有效地降低进入新行业的壁垒,大幅度降低企业发展中的风险和成本;可以迅速进入被并购企业原有的销售渠道,占领东道国市场。随着中国对外资并购的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资并购将成为中国人世后的重要经济热点。当前,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趋势日益显现。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的外资大股东主要来自香港,到2001年中期,我国证券市场上共有57家上市公司具有外资法人股,其中外资法人股相对控股20%以上的上市公司有30家。在外资法人股控股20%以上的上市公司中,港资股东即占了60%以上,欧美及日本等国的跨国公司以股权方式介人上市公司的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近年内已经有7家上市公司被跨国公司相对控股20%以上。 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方式有:(1)增资式收购。如1999年3月,华新水泥又以每股2.16元人民币向Holchin B.V.定向增发7700万B股,从而使后者的持股比例达到23.45%,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实现间接上市。(2)购买型间接收购。如阿尔卡特通过从信息产业部手中收购上海贝尔10%加1股的股份,然后以3.12亿美元现金买断比利时政府拥有的上海贝尔8.35%的股份,以其象征性的“50%+1”实现控股上海贝尔。(3)协议收购。如韩国三星康宁以协议方式受让了深业集团持有的赛格三星21.3%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4)新建型间接收购。如2001年3月,世界上最大的轮胎生产米其林与中国轮胎生产的龙头企业轮胎橡胶(600623)合资组建公司,米其林控股70%之后,合资公司再反向收购轮胎橡胶核心业务和资产,实质性地控股轮胎橡胶。(5)其它方式。如购买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的不良资产,以债转股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上市公司;以融资方式参与管理者收购等。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占76.6%,其中纺织
服装业、机械设备制造及和金属非金属行业占主导,信息业及业、房地产业等第三产业也有涉及。这将成为跨国公司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总趋势。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上市公司是基于谋求双赢或多赢的战略性动机。在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基于长期战略考虑的并购行为明显增加,并购的动机已经由金融投机式向战略驱动式转变,由以往的单纯追求规模效应和市场占有率为主转向争夺创新技术、人力资本。在经营管理上,由抢占我国的产品市场转向抢占要素市场;在技术创新战略上,由跨国公司技术传播向与我国联合开发转移。跨国公司与我国并购双方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以增强国际竞争力。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的上市公司,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将产生积极。一是上市公司质量将会提高。因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后,证券市场将对跨国公司所带来的新增生产要素进行定价,并在二级市场上反映出来,从而吸引大量长期投资者进入证券市场,引导市场投资理念。二是有利于推动证券市场向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合理地优化配置资源的市场转变,促进市场结构转变。三是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功能增强。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会对我国现行的体系、汇率制度及市场监管提出更大挑战,必然产生大量的创新成果;同时中介机构的国际化也有助于引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创新成果。四是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上市公司按照国际规则形成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股权结构上克服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缺陷,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当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制度性缺陷,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上市公司,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国内企业的品牌和市场占有率会有所下降,短期内造成一部分失业,跨国公司形成市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等。因此,应当加强对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特别是并购我国上市公司的宏观调控和监管。但更重要的是,改进和完善现行政策法规,修改证券交易法、公司法、破产法等对于并购这一新的投资方式并不适应甚至与之冲突的部分,鼓励外商来华并购投资,在竞争中提升我国企业与产业的国际竞争力。